《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对于企业来说,文化力量是驱动企业成长曲线的内生力量。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创新实施“心安民营”工程,连续两年将“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部门协同,合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动企业文化成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滨州民营经济以文化软实力锻造发展硬支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1—5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占全部投资比重66.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
文化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企业成功背后的文化力量,代表着一种发展观——它不仅关注利润的增长,更在意价值的沉淀;不仅关注规模的扩张,更在意精神的传承。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从历史渊源来看,鲁商起源于齐地,滨州作为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尊商重商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植于城市根脉中,激励着一代代滨州企业家,兴大业、讲大义。
滨州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企业家大会,表彰优秀企业家,企业旗帜正高高飘扬在滨州优秀企业旗帜广场上。
今年以来,滨州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径,市委、市政府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关于开展2025年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干部内生动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的实施意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意见》的出台,为滨州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意见》明确提出,开展企业文化创建行动,加强企业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引导企业构建以“文化导引、情绪调适、责任关怀”为基本构架的企业职工心理管控体系。
在此基础上,滨州持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政策体系,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落地:发布全国首个《“心安企业”建设标准(试行)》,将社会责任、人才培养等纳入企业文化考核;设立“企业文化大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系列培训活动,促进内外部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依托“红色引领·服务暖企”党建联盟,开展“互学互鉴”活动,推动国企与民企文化共建。
这些政策从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到企业间合作,不仅关注企业发展,更聚焦职工心理健康,全方位为企业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而是战略。滨州通过放大“党建引领+心理护航”服务模式优势,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专家支撑的协同生态,让文化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