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6日
十年扬帆搏浪 筑梦深蓝谱华章
——写在山东港口滨州港开航运营10周年之际
文章字数:1,291


  本报通讯员李石磊
  十年征程砥砺奋进,十载风华践守初心。
  十年,是一道历史印记的长度,一次跨越里程的幅度,一个奋进坐标的维度。滨州港作为山东海上的北大门,不仅承载着400万滨州人民通边达海的“港口梦”,更是滨州联通世界、链接全球的重要桥梁。如今的滨州港巨轮频靠、车船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已逐步建立起以集装箱、干散货、液化品为主的货源结构,为滨州高端铝产业及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十年来,转身向海,在苦海沿边建起一代代建设者翘首期盼的深水良港。“港为城之基,城因港而兴。”港口作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地、对外开放桥头堡,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中起着“定海神针”“桥梁纽带”的作用。曾几何时,滨州一直处于“临海不见海、有港难通航”的尴尬局面。一代又一代港口建设者战天斗地、栉风沐雨,在人迹罕至、贫瘠荒芜的盐碱滩上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建起了海港,执着地朝着“以港兴市、向海图强”的目标不断迈进。2015年6月26日,滨州港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开始运营,自此滨州真正转身向北、向海发展,实现从河港时代到海港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十年来,向海图强,将蓝色梦想深深锚定在国家战略的经纬线上。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始终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秉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理念,始终将融入地方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持续深入推进“三区互融”,有力推动了港产城融合发展,满足了企业运输需求,降低了物流成本,构建了地方政府、港口、腹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滨州港把握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历史机遇,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业务范围、货源货种和客户朋友圈不断扩大,先后开发了石油焦、煤炭、氧化铝、脱硫石膏、LPG、原油等货种,与10个国家、19个口岸建立往来,水运口岸优势开始显现,对滨州腹地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2020年11月9日,滨州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山东港口滨州港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海上大门。2023年,8、9#泊位,6、7#泊位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对外启用,8个泊位全部实现口岸开放,2023年外贸突破50万吨,同比增长177%,增幅位居全国口岸第二位。2024年,外贸业务量突破190万吨,连续2年实现翻倍增长,获省政府、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十年来,乘势而上,把滨州港的名字镌刻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耀眼版图。“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滨州港积极融入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和吞吐能力。近年来,滨州港新建成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23.8亿元,新增码头通过能力924万吨、库区25万立方米、输油管道60.6公里。其中,验收投用6#、7#、8#、9#4个液化品泊位,一举突破液体散货集疏运瓶颈,建成腹地最便捷油品进出口通道,为周边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装卸中转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为油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下转第二版)
  如今的滨州港巨轮频靠、车船如织,已逐步建立起以集装箱、干散货、液化品为主的货源结构,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坚实港口支撑。2015年6月26日,滨州港开始运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