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5日
党建引领攻坚克难 打造百年精品桥梁
“党建红”成为“世界第一跨径混合梁桥”套尔河特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最亮眼的色彩
文章字数:1,752



  本报记者任斐通讯员杨城
  6月末的风吹来了夏日的热烈,在套尔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沥青摊铺机有序作业,压路机等设备穿梭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繁忙有序的景象。更引人瞩目的是,一枚枚党徽在冲锋在前、模范带头的党员身上闪耀——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公司滨州G228项目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施工一线,让“党建红”成为项目建设现场最亮眼的色彩。
  作为G228丹东线滨州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套尔河特大桥全长4334米、主跨跨径达33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跨径混合梁桥,不仅填补了中建八局在顶级梁桥建设上的空白,还将打通滨州北部沿海通道,使套尔河两岸通行时间由90分钟缩减至5分钟。
  然而,由于项目地处环渤海及黄河流域,既有“涉海”段,又有“涉铁”施工,工程建设面临重重考验。面对这一“硬骨头”,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创新路、技术支撑破困局,第一时间成立项目党支部,在施工中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攻坚小组和创新工作室,赓续中建八局铁军精神和“攻坚克难,奉献担当”的基建文化,党员冲锋在前主动领题、解题、破题,让党建引领成为激活工程建设活力、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的核心驱动力。
  党建引领创新路,成立党员为主的技术攻坚小组攻克技术难题
  G228丹东线——始于辽宁丹东,终于广西东兴,项目名称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实际距离却横跨祖国南北。其中,滨州段全长42.5公里,总投资30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是集边防和沿海开发功能于一身的沿海高等级公路。中建八局中标项目后,由老党员带队率先进驻百万亩盐碱地,实地验证、优化建设方案。
  套尔河特大桥所处的施工环境,是氯离子为海水8至10倍的高盐环境。由于普通混凝土在海水中数年就会被腐蚀,而高盐环境的腐蚀性更强,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项目难题,项目部知难不畏,组建以党员为主的技术攻坚小组,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在100余天内,党员带领技术攻坚小组日夜奋战,进行了300余次混凝土配比试验。经过一次次对比数据、一次次优化配比,最终确定64组海工混凝土配比。该配比能够使混凝土通过“自身呼吸”抵抗高盐腐蚀环境,在“强健自身”的同时“自动修复”裂缝,变得更加美观、耐用。
  另外,在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的指导下,项目部首次把碳纤维应用到桥梁体外索中,把石墨烯应用到钢箱梁上,整体提升桥梁防腐能力,保障百年使用寿命。
  党建引领挑重担,成立党员为骨干的创新工作室攻破技术难关
  作为世界第一跨径混合梁桥,套尔河特大桥在施工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关——105米的超长桩、14层楼高的墩柱、世界最高的0#块、国内首创的斜截面钢混结构形式以及合龙段1200T内河整体吊装形式,传统工艺和经验无法满足施工需求,为项目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为攻破以上诸多“世界之最”的难关,项目部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前移到施工最前沿,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创新工作室,党员带头主动领题、解题、破题。在一次次技术攻关中,党员冲锋在前,积极收集、复盘、分析桩基施工数据,以实干担当带动整个创新工作室,提升了技术研发的速度与质量。其中,青年党员孙东月经过多次计算和改进,研制出轻型钢筋绑扎平台,与模板体系相协调,保障钢筋竖直度,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
  同时,创新工作室收集混凝土测温数据8120个,绘制温度曲线,掌握海工混凝土温升规律,制定0#块大体积混凝土内降外保方案,并在分层部位增加玄武岩防裂网片,有效避免裂缝出现;研发出大直径超深桩多路径泥浆循环系统,在实现0排放、0污染的同时,达成主桥超长桩基全部为Ⅰ类桩的优良效果。
  项目部还联合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由3位博士牵头、18名研究人员冲锋陷阵,经过20余次论证、3次对拉和1次智能控制试验,研发出智能吊挂一体机,满足连续梁现浇、悬浇、悬拼、整体吊装施工需求,解决了现有大型起重设备无法满足套尔河特大桥1200T钢箱梁整体吊装的需求。历时3年理论分析、300余次张拉试验,项目部研发了内力装配式工字梁预制台座,已形成专利26项,对促进工字梁在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五四红旗团支部,滨州市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中建八局先进基层党组织……一项项荣誉的取得,是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实干担当的生动体现。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在施工一线打造了坚实的红色战斗堡垒,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合力筑造百年精品桥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