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通力协作,奏响全速前进乐章
高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工种、不同工序密切配合,就像一个规模宏大的交响乐团,只有紧密协作、无缝衔接,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如果将线路、车站建设比作行军作战的主力部队,那么“三电”及管线改迁工作就像是一支先锋队,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才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扫清障碍,提供了最优工作面。
“我们的合同清单内迁改任务为487条管线,涵盖铁路、电力、油田、国防光缆等十大专业,涉及4个乡镇街道、32个村居,迁改工程初期面临着工期紧、产权单位多、停电协调困难等诸多难题。滨城区高铁建设指挥部积极对接协调,每周召开工作推进会、监理例会,盘点施工进度,灵活调配各类资源、优化施工方案、积极对接各乡镇街道、精准对接协调各产权单位,及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中铁十四局津潍高铁滨城段三电及管线迁改项目经理于加清表示。
截至目前,津潍高铁迁改任务已完成99%,全线迁改进度最快,保障了高铁主体建设工程全线最快,守住了安全、质量等“一排底线”。
箱梁是高铁建设的核心部件之一,从地面仰视架设在墩身上面的箱梁,无法全面感受其恢宏,只有亲身走近,才可真切感受这货真价实的“巨无霸”。
“一榀箱梁长32.6米,宽12.2米,高3.05米,重量达700多吨,需要用专用设备运输和架设。”中铁四局津潍高铁滨州制梁场副场长刘畅介绍,“我们主要负责津潍铁路7标段箱梁预制和架设任务。2023年1月5日确定梁场位置及规划后,在滨城区高铁建设指挥部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仅用1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170亩滨州制梁场临时用地批复,为梁场施工腾出最优作业面。当年4月30日,津潍高铁全线首榀箱梁在滨城区顺利浇筑。目前,津潍高铁滨城段388孔箱梁制架任务已完成预制245孔,架设180孔。全部制架任务预计今年11月全面完成。”
2024年7月,济滨高铁铺轨基地落地滨城,承载着济滨、津潍高铁830.9公里的存轨任务,基地建设顺利与否直接关乎济滨高铁的开通。“基地接轨且并行既有铁路涵盖12条电力、燃气、油管等迁改工作,涉及多家建设、施工和产权单位,协调难度大。在开展基地20亩临时用地征用工作中,滨城区高铁建设指挥部坚持一线办公,集中力量完成土地组卷、专家评审、手续批复等工作,为基地施工扫清障碍,为我们争取了工作主动,推动基地建设顺利启动。”中铁四局八公司济滨铺轨基地现场负责人李海涛表示。
又快又好,高铁建设创造“滨城速度”
2022年,总投资1100亿元的津潍、济滨高铁获批建设。
两条高铁在滨城区全长49.75公里,横跨3条既有铁路、3条高速公路、3条国省干道,7条大型河流,涉及4家业主单位、8家承建单位、“三电”及管线迁改涵盖路桥、电力、水利等10多个行业系统。
作为全市唯一同时承担两条高铁建设任务的县区和全市高铁建设主战场,滨城区为加快高铁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高铁项目建设和发展服务等工作。
“两条高铁自开工后,滨城区面临高铁征拆无前鉴、全线迁改情况复杂、施工过程管控难等问题,以及参建主体多、管线规格高、协调事项多,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滨城区铁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刘雷表示。
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
为破解路地联动难、沟通协调难、整体推进难等问题,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滨城区创新成立“路地铁军·铁肩担当”高铁党建联盟,构建组织联建、事务联商、资源联享、发展联促、风险联防“五联机制”,形成了业务大联盟、大融合、大促进格局,成为服务高铁建设的“红色引擎”,目前已累计解决高铁建设问题及为民服务热线等1700余件。
高铁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动力。
滨城区高铁建设指挥部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两条高铁建设,争分夺秒抢进度,一丝不苟保质量。
济滨、津维高铁在滨城区涉及4个乡镇、54个村居,点多、线长、面广,滨城区实行区乡村三级联动,以党建联盟为纽带,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勘测定界、地上附属物清点、房屋测量评估、稳评等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
项目开工后,滨城区1944亩土地组卷、784亩临时用地等手续第一时间获批,临时用地批复仅用11个工作日完成,在全市率先实现施工用地土地腾空、全线贯通,创造了高铁临时用地审批“滨城速度”。
滨城区高铁建设服务保障优质高效,助力高铁建设创造了全线12个“首次”,建设进度全线领先,滨州人的高铁梦即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