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9日
从亲子鉴定到父爱觉醒
——法官调解台前的亲情重建
文章字数:1,627
  本报通讯员张小霞张小雪
  “法官,帮帮我和孩子吧!”惠民县人民法院孙武人民法庭走廊里,年轻母亲周倩(化名)的哭诉声格外沉重。面对承办法官马峥峥,她倾诉着委屈与无助:“从怀孕后期他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未归……现在孩子都快两岁了,当爹的却连孩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尽父亲的责任了。孩子身体不好,医生说需要长期治疗,后续费用很大……”
  提及孩子的病情,周倩泪水决堤,目光却异常坚定:“我只希望能离婚,孩子归我,吴华(化名)必须承担抚养费!还有房子的事,也要说清楚。”
  这起看似普通的离婚纠纷,表面是夫妻感情破裂,实则关系到一个从未得到父亲关爱的患病幼童——小明(化名)的未来。马峥峥意识到,若仅简单作出判决,虽能解决双方的婚姻关系,但对小明的成长和后续治疗,却可能留下长久隐患。因此,她决定以调解为首要方式,深入了解双方的真实想法与困境。
  然而,调解现场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吴华抛出一个令周倩难以接受的要求:“我要做亲子鉴定!出生证上没我名字,孩子还跟她姓周,凭什么让我付抚养费?”这质疑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周倩心上,她情绪崩溃地哭喊:“孩子出生你不管不问,现在怀疑孩子?你还是人吗!”吴华态度异常强硬:“不做鉴定,免谈!”激烈对抗,让调解室的气氛顿时降至冰点。
  面对僵局,马峥峥果断调整策略,中止“面对面”调解,转为“背对背”分头攻坚。
  孙武法庭驻庭调解员高雨负责安抚周倩的情绪。她一边耐心解释:“法律赋予了他这个权利,”一边温和但清晰地说,“换位思考一下,他的名字不在出生证上,孩子又随母姓,他心里有疑虑也是人之常情。做鉴定,也是给他一个交代,解开这个心结,他才能心甘情愿地承担抚养责任。”调解员这番入情入理的话语,像一剂镇静剂,让周倩的愤怒渐渐平息。最终,她艰难地点头:“可以做鉴定,但他必须负起责任!”
  另一边,马峥峥与吴华进行了深入沟通。吴华态度明确:“如果鉴定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认,抚养费我出!但必须先做鉴定!”在马峥峥的协调下,亲子鉴定程序迅速启动。
  面对“支持吴华为小明的生物学父亲”这一鉴定结果,吴华并无异议。但双方在抚养费数额、孩子未来的医疗费、房产分割等问题上再起争执。
  马峥峥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金钱纠纷的背后,实则是双方对责任的逃避和对未来的恐惧。她一方面从法律角度阐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强调吴华不可推卸的抚养责任;另一方面从情感入手,引导双方互相体谅,为孩子着想。
  考虑到吴华从未参与过孩子的成长,且初为人父缺乏经验,马峥峥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她向周倩要来了孩子日常玩耍的照片和视频,并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当吴华再次到庭,马峥峥没有直接讨论金钱问题,而是递上手机。屏幕里,是小明天真烂漫的笑脸,咿呀学语的可爱模样,蹒跚学步的稚嫩身影。吴华紧盯着屏幕,一遍遍地看着这个流着自己血脉,却素未谋面的孩子。看着看着,这个之前态度一直强硬的男人眼眶渐渐发红,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血脉的呼唤似乎终于穿透了长久以来的隔阂。
  “我愿意在我能力范围内支付抚养费。”吴华停顿片刻后,又补充:“但是她得让我看孩子。”父爱紧闭的心门,终于被孩子的影像撬开了一道缝隙。
  在马峥峥的主持下,双方就具体细节展开协商,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自愿离婚,孩子小明由周倩抚养;吴华每月支付抚养费1300元,直至孩子年满十八周岁;此外吴华还需另外支付起诉前孩子的抚养费20000元;鉴于孩子身患疾病,后续产生的医疗费,凭有效票据,周倩可另行向吴华主张;夫妻共同财产房产一套归吴华所有,由吴华向周倩支付一半的折价款。
  调解书签署并非终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父母持续的责任与关爱。马峥峥郑重向双方送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语重心长地提醒:“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意味着父母责任的终结。物质保障是基础,但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与陪伴。你们是孩子最亲的人,请放下恩怨,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给他提供一个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这比任何金钱补偿都重要。”
  吴华和周倩默默点头,神情复杂,但对孩子的责任已在心中悄然扎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