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6日
滨州市供销社系统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全面服务战“三夏” 有力护航保“粮安”
文章字数:2,219



  本报讯(记者张子强通讯员李娟李天一张友通报道)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滨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供销组织体系优势和经营服务优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护航“三夏”生产,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三夏”生产累计调用收割机380台套,收割作物23.3万亩;播种机247台套,播种作物20.6万亩。
  农资供应充足、技术指导到位,农户种田省钱又省力
  “三夏”期间,市供销社指导各县市区社农资企业,充分发挥基层经营网点和庄稼医院贴近农民的优势,加大农资采购、调运和储备力度,确保化肥、农药、种子等各类农资充足供应且价格稳定。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科技服务,根据不同地块土壤情况和作物生长需求,提供精准的农事建议。
  杨柳雪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新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已销售化肥4000余吨、农药10余吨、种子150余吨,现储备化肥3000余吨、种子100余吨,确保农民随用随取,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通。
  记者在邹平市韩店镇供销社农资店看到,店内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码放得整整齐齐,醒目标识标注着品种与价格。店员们穿梭其间,一边根据农户需求快速配货、过磅称重,一边耐心讲解播种施肥技巧,处处透着抢农时的火热气息。该镇供销社主任马阳介绍,目前,供销社已与韩店镇苏家村达成合作协议,服务土地面积达220余亩,通过统一提供农资采购、技术指导等全链条服务,每亩地可为农户节省成本10%以上。截至目前,邹平市供销社累计供应农资6.5万余吨,储备农资1万吨,有效满足了农户“三夏”生产需求。
  良种是农业丰收的基础。邹平市好生供销社主任、山东经合联农业公司董事长、山东经合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桂新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试点种植了“轮选49号”优质麦良种180亩,建立种子质量追溯体系和跟踪服务机制,前期进行了麦种提纯工作,良种回收价格较同品种商品粮高0.1元左右。
  今年以来,山东经合联农业公司积极拓展良种繁育推广业务,依托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的合作,开辟专门地块作为良种种植试验田,并根据试点情况,引进、推广适应性强、亩产更高的优良品种,为“三夏”生产和粮食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
  农机调度科学、机手训练有素,收种推进安全又高效
  在做好农资保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各县市区社农资企业紧密结合“三夏”生产实际需求,科学调度各类农机具,优化作业路线,组建应急服务队,做好农机手培训、油料配件供应、技术指导等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全力提升农机作业效率与抢收抢种进度,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在邹平市魏桥镇洛庄村150亩麦田里,记者看到各类农机有序抢收抢种。山东滨供农服公司整合系统内外农机资源,组建了一支由186台套农机具、65名农机手及服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化服务队,高质高效地服务农户。
  里八田供销社主任、山东滨供农服公司董事长成改革说:“我们滨供农服公司提前检修调试农机设备、开展机手培训,确保农机以最佳状态投入‘三夏’生产。同时,统筹跨区域协调作业,实时掌握农机作业进度和农户需求,科学调配农机,提高作业效率。截至目前,已完成作业面积9万亩次,预计‘三夏’期间作业总面积将达到13万亩次。”
  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街道麦收现场,正在指导作业的山东滨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登坤说:“在‘三夏’农机服务方面,我公司采用‘梯次推进’战术,4台纵轴流收割机将根据麦熟度自南向北调度,同步协调3家农机合作社建立应急机械调配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我们还提前锁定2台履带式收割机,确保雨天‘轮式机下不了地,履带机顶得上’”。
  沾化区利国供销社未雨绸缪,提前半个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投入“三夏”作业的各类农业机械进行了全面、细致检修和调试,确保机具性能良好、状态稳定。该社自2023年5月恢复重建以来,连续3年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每年分别为东马村、西马营村、马一村、马十一村4个行政村提供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全程托管服务,累计服务面积已达4.1万亩,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开辟新途径、创出新模式,群众集体共富增收
  全市供销社系统积极开辟助农新途径、服务新模式,有效助力集体增收、群众共富。
  在无棣县佘家镇郭官庄村麦收现场,记者看到3台大型收割机正在分区作业,今年该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供销农服公司为合作社提供土地全托管服务,建立起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协调机制,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土地托管片区中的2700余亩小麦喜获丰收。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希鹏介绍,各级供销联社、佘家镇、郭官庄村和鲁供惠丰公司充分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早部署、早行动,全面统筹农机服务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三夏”生产顺利开展,预计全部小麦收割作业将在一周左右完成。通过持续推进整镇域土地托管工作,有效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了耕地产出效益,降低了群众收获成本,受益群众278户,村集体增收14万余元。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惠民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打造农业综合服务新模式,推动农业向资源集约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绿色化转型。该社在皂户李镇1500余亩土地上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构建水肥泵站、过滤装置、水源井、供电线路以及主干输配水肥管网,将灌溉与施肥过程有效结合,实现了对作物水分和养分供应的精准控制。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试点区域的节水率达30%,节肥率达20%,水肥利用效率超过80%。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试点区域的小麦生长更为旺盛,预计每亩可增产70公斤。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