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0日
黑铁山武装抗日首举义旗
本报记者孙洪师通讯员舒娜王霄琳
文章字数:1,573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齐心打鬼子,保卫老百姓。”这首广泛流传的抗日民谣歌唱的是马耀南和他的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的抗日故事,更是黑铁山武装抗日起义的生动缩影。
  1937年12月24日,南下的日军一路烧杀抢掠,还派飞机轰炸了长山、邹平两座县城。12月26日,长山中学党小组成员廖容标、姚仲明、赵明新会同校长马耀南策划组织了黑铁山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抗日战争历史上三大抗日武装起义之一。
  1937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针对七七事变后日渐危急的局势,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方针,并决定将长山中学作为抗日武装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进步人士、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当即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学校除加强学生宣传队的活动外,还编印每天出版的《抗日快报》,在校内外积极发展“民先”组织,举办抗日游击训练班。附近各县的知识分子主动联系长山中学,长山中学由此成为邹长地区抗日活动中心。一时间,长山中学抗日火炬越燃越烈,成为清河西部抗日的摇篮。
  日军派飞机轰炸长山、邹平县城后,国民党军队溃败逃窜,民众群情激愤。
  值此民族危亡关头,长山中学党小组成员廖容标、姚仲明、赵明新会同马耀南策划组织了黑铁山起义,长山中学师生放书本、脱长衫、拿枪杆,与长山九区、桓台二区“民先”队员一起,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起义的消息在鲁北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爱国志士纷纷前来要求加入抗日队伍。黑铁山起义点燃了鲁北抗日烽火,是山东省较早举行的抗日武装起义之一。它像火炬,在暗夜为人们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像一枚磁石,把清河平原上的抗日志士吸引到一起;又像一座矗立的丰碑,给了人们进行民族抗战、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我党又发动了牛头镇、潍北蔡家栏子、昌北瓦城等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8、9、10支队,以及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等。
  1938年元旦,日军占领了长山县城。为鼓舞军民斗志,打击日军嚣张气焰,在马耀南、姚仲明策划下,廖容标率30名队员,化装成农民,夜袭长山城,守城伪军被一网打尽,收缴了他们的步枪和一些弹药。此后不久,第五军又在小清河上伏击了日军的一艘军船。两次战斗胜利,鼓舞了五军士气和群众的抗日热情,同时也震动了山东的日寇。
  1938年3月初,趁着日军抽调兵力进攻徐州,马耀南联合友军收复了邹平城,并凭借自己的社会威望,召集各界代表人士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山东抗战开始之后,在起义部队从日伪手中夺回县城的情况下,民主选举产生的第一个抗日县级政权。
  为了扩大战果,联合更多人抗日,同月,马耀南组织召开了有邹平、长山、桓台、淄川、章丘五县代表参加的联合抗日会议。他在会上说,当前形势越来越清楚,要抗日救国,只有按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才能成功。纲领要求团结一切愿意参与抗日的力量,不分党派,不分阶级,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他认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有志儿女,有良心的中国人,都要一致抗日,各方面人马应以抗日为目标,团结联合,增强抗日力量。各界人士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粮出粮。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不挺身而出等待何时?
  会议经过各方代表讨论,一致决定,各县新建武装都以五军为中心,统一编制,统一指挥,团结一致,联合抗击日军。五县联合抗日会议把鲁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除与会的五县外,北至青城、高苑,西至历城,东及临淄、广饶等县的各类武装也都陆续向五军靠拢。至1938年4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队伍扩大到5000人之众,经过统一编制,组建成7个支队,下辖30个中队。其中,第一支队司令员马天民是马耀南的三弟,第七支队司令员马晓云是马耀南的二弟。
  此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后来,这支抗日力量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