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沾化讯(通讯员王慧 报道)近日,在沾化区富源街道“三所联调”工作室里,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法理情”相结合工作法耐心调解一起因宅基地界限问题引发的邻里矛盾纠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这是富源街道创新开展“人大+调解”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代表建言献策搭建调解“连心桥”
今年以来,富源街道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街道打造出规范化、专业化的“三所联调”工作室。据了解,工作室通过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协同参与,可集纠纷受理、联合调解、司法确认于一体,大大提升调解效率。沾化区人大代表王国英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群众对调解程序存在困惑,于是向街道提出“制作矛盾调解流程图解”的建议,建议很快被采纳,图解制作出来后,调解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该街道科学吸纳其他人大代表的建议,先后完善了调解规范、调解员培训等多项机制,群众对调解工作的信任度显著提升。
专业优势赋能创新调解“金钥匙”
富源街道人大代表立足自身专业特长,为调解工作注入了新动能。教师代表张霞积极参与设计心理疏导方案;社区代表卢占城总结出“倾听-疏导-回访”工作法,助力街道构建起“5S”(即:述、熟、梳、疏、舒)矛盾纠纷调解体系;立法专家王朋志参与梳理、制定多项调解规范。通过人大代表们的专业加持,“三所联调”工作室实现了从“经验调解”向“专业调解”的转型升级,成功化解了3起历时多年的复杂矛盾纠纷。从调解宅基地纠纷,到“止息”持续5年的无欠条债务“拉锯战”,再到成功化解矛盾不断激化的耕地纠纷,人大代表们的积极履职,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成为现实。
民情民意直达织牢平安“防护网”
今年以来,富源街道人大代表积极协同网格员、村“两委”成员,定期开展见房知户、见户知人、见人知名、见名知情“四见四知”巡查活动近20次,通过动态记录“民情日志”,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并同步开展民意汇总和向上传达工作。依托代表联络站、“选民接待日”活动,人大代表及时发现并化解苗头性矛盾纠纷32起,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与此同时,人大代表们积极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开展走访入户送政策、“法律知识赶大集”等普法宣传活动15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富源街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既提升了调解公信力,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富源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张丹丹表示,该街道将持续深化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发动更多人大代表下沉网格、亮明身份、纾解民忧,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