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保卫战是《明史》中的大事件,更是贵州历史上的大事件。战前,贵阳城内有10万户、40多万人,战后仅剩1000多人,真是惨绝人寰。
在贵阳保卫战中,巡抚李枟和御史史永安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战后,内阁评议战功,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大臣一致认为史永安功居第一,当破格重用。因此,李枟仅升一级任兵部右侍郎,而史永安则由七品一下子晋升为四品太仆寺少卿。回京后不久,史永安再升太常寺卿兼管太仆寺少卿事,再外放宁夏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他刚上任,就有数股外族势力进犯,史永安果断出兵,击退敌人,因功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他镇守边关,指授方略,甚至亲自带兵破敌,保持了边境安定。
明朝末年,关外的满清崛起,各地的反叛势力风起云涌,明政府急需能够带兵的将领,又逢史永安在贵阳保卫战中成效显著,因此得以连续越级提拔。此时,宦官魏忠贤篡权,全国各地为宦官魏忠贤建立生祠,宁夏也不例外。崇祯皇帝登基,清理宦官,魏忠贤自尽,史永安受到影响被免职。崇祯六年(1633年),史永安升任兵部左侍郎,他协助尚书张凤翼筹划三边、宣大、蓟辽等边关防务,切中时弊,不久即因病辞职回乡,病逝于家,死后追赠兵部尚书。
史永安以一介书生带兵,转战边关,智勇兼备。他由翰林院出身,有文名。他经历过血与火、生与死,劫后余生话凄凉,其诗词慷慨激昂,格调清新,特别是写贵阳保卫战的作品,读后既让人热血沸腾,也让人倍感神伤。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在贵阳保卫战中何止万骨!史永安告诫侄儿:“休问黔阳烽火事,战袍犹剩血模糊。”
史永安有《馆阁试草》《翠飞岩集》《长川诗》等传世,《武定府志》收录其《瀛洲赋》。他描写贵阳保卫战比较著名的诗词有《守贵阳》:“伏剑山墉士马孤,手挥矢石下征襦。可怜草木根株尽,更苦巢窠鼠雀无。万里天高心自靖,四山望断眼空枯。秉来节钺为臣子,忍把封疆付豸狐。岩岩壁垒矢金瓯,只是声援苦逗留。九月碟楼飞霹雳,一年烽燧隔书邮。丘陵白骨阴云合,刁斗黄昏冷雨秋。若使冤魂成厉鬼,洒将恨血上兜鍪。”他还作《围城秋兴》组诗。
其一:“数凭睥睨问飞鸿,塞上旌旗满眼中。长夜有身眠组甲,孤城无计叩宸枫。四郊鬼火连天黯,万井人烟劫地空。霜气愈浓松柏色,特存苍郁撼西风。”
其二:“气指长空发指冠,周回赤羽贯高坛。三秋仗战人犹健,半夜烧营火未残。泪眼共怜荆树紫,痴心颇似桂花丹。驰驱步步风沙冷,时曳雕鸰在马鞍。”
其三:“路断平冈苦月辉,刀环转动鸟惊飞。风高草露偏成阵,人静羽书初透围。巡视七营烟火歇,悲歌五夜折铃稀。只余斗大黄金印,肘后经年恋故衣。”
史永安去世后,长山县把他家乡所在的镇命名“永安镇”,延续至今,成为周村的永安街道办事处。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