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05日
三边总督史永安(上)
侯玉杰
文章字数:2,255
  史永安,字静之,号磐石,惠民县人,详细生卒年月不详,约去世于崇祯十年(1637年)。其祖父史松迁移长山县塘坞村(今属于周村),其父亲史朝佐以经商发家,曾远到吴越一带从事贸易活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史永安考取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升任监察御史。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也是泰昌元年,万历皇帝去世,泰昌皇帝继位一个月后去世,天启皇帝再继位。国是艰难,史永安正气凛然地说:“内阁重臣应担当国是,不能首鼠两端,模棱两可。”又说:“宫闱近侍应清理,不能纵容,否则奸蠹必生。”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敢言和思虑深远。
  天启元年(1621年),史永安任巡按御史,赴贵州巡察。来年春二月,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借着率兵援辽之机反叛明朝,占据重庆,破泸州,陷遵义,自号“大梁王”的消息传遍贵州。贵州水西宣慰司土同知安邦彦为实现自己称雄一方的宿愿,挟持其侄、水西宣慰使安位举兵声援奢崇明,并自称“罗甸王”。一时,贵州境内各路土司头目纷纷反叛,烽火连天。自二月初七起,安邦彦亲自统领各路叛军10万人,将省城贵阳团团围住。至此,贵阳成为一座孤岛。
  早在四川刚发生叛乱时,贵州巡抚李枟就预感到四川的动乱将波及贵州,为防患于未然,他多次上疏朝廷,请求增加兵员、军饷,然而明王朝急于征服后金,无暇他顾。李枟又被朝臣攻击,6次上疏乞求退休。朝廷任命王三善担任贵州巡抚,责令李枟在新巡抚未到任前坚守岗位。当时,奢崇明已攻陷遵义,贵阳危在旦夕。即将卸任的李枟与史永安一起,勇敢地承担起了保卫贵阳的使命。此时,贵阳城中士兵不足3000人,仓库空虚。李枟与史永安会商后,采取了两项对策:一是扩军备战,以应危局。他们“募兵四千,储米二万石,治战守具。”二是主动出击,御敌境外,主动派遣军队支援四川。
  叛军围困贵阳之时,也是城内各级官员最缺乏的时候,贵州布政使、按察使和贵阳知府等大批官员赴京述职,几位带军将领也都被派往外地。省城仅有离职还未离岗的巡抚李枟以及监察御史史永安、提学佥事刘锡元、参议邵应祯、都司刘嘉言、原副总兵刘岳等低级和退休官员,可谓是既无官,也无兵。贵阳保卫战历时11个月,以李枟为首,史永安为副。
  李枟、史永安商议,分派官员和军士分守贵阳城的5座城门:提学佥事刘锡元及参议邵应祯、都司刘嘉言、原副总兵刘岳分御4门;李枟自己防守首当其冲的北门——柔远门;史永安为总指挥,把守城内最高处的谯楼,总揽四方,密切注视城外敌人的动向,观察城内街巷的治安状况,以防内外勾结。与此同时,城内的民众也组织动员起来,分片据守,学官和秀才们负责监督各处。
  战役初始阶段,安邦彦轻视李枟科举出身,先攻北门,当其先锋部队到达城下立足未稳时,李枟竟然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们杀出来,一举打退叛军的首轮进攻。安邦彦再转攻东门,又被守将刘锡元击退。为了迅速攻下贵阳,安邦彦一面派兵不分昼夜轮番进攻,企图以疲劳战来拖垮守军;一面采取了心理战,用鸡鸣狗吠及妇女的哭泣声来瓦解城中军民的斗志。
  保卫战期间,李枟、史永安领导贵阳军民采取有效战术,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一是粉碎了叛军利用城外高地的进攻。叛军利用西门外一处高地,借助地利向城内投掷石块,城上军民被打得抬不起头。紧急时刻,史永安亲自坐镇西城楼指挥,守军用火枪射杀多名叛敌,缓解了严峻的战况。接着借助夜色掩护,史永安率领众人在城墙上修筑了敌楼,比城外高地高出一半,居高临下,给叛军以有力的打击,迫使叛军放弃了高地。二是粉碎“厢楼”的进攻。攻打城池的叛军制作了三丈多高的“厢楼”,即云梯,用以攻打城池。叛军挖掘城外的坟墓,取出尚未腐烂的棺木,用布包裹,制成云梯。云梯内可藏人,下面安装轮子,一直推到城墙边,与城墙上守军对打。守军派遣勇士出城,烧毁了叛军的“厢楼”。三是粉碎“土笼”的进攻。叛军在城外编了几万个竹笼,装满泥土,筑成高台,以此窥探城内虚实,并站在上面射杀城墙上的守军。史永安指挥军民,连夜拆掉城内钟楼,在南门城墙上修建了一座高楼,高于敌军土笼,挡住对方视线,敌军被迫放弃土笼。史永安又派勇士出城,把土笼全部烧毁。
  在抵御敌军攻城的同时,史永安等人在贵阳城内采取肃清奸细、捐输金银米粮和启用儒生等措施,全城动员,加强战备。城内的五六百名读书人,每5人编为一组,按时稽查、督导士兵守城备战。为减缓军粮供应压力,确保持久固守,守军实行限量、减量供给。到八月底,城内粮食告罄,人心浮动,内奸乘机作乱,引导叛军攻城,东门、南门告急。在内奸的引导下,叛军一度登上东门城墙,开始拆毁城堞。就在危急之时,史永安巡防至此,他迅速组织人员反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贵阳城得以保全。
  自9月以来,贵阳城内在各种可食之物都吃尽的情况下,出现了吃人事件。《明史》记载说:“食糠核草木败革皆尽,食死人肉,后乃生食人,至亲属相啖。”
  在明朝政府方面,因为辽东战事紧张,缺乏救兵,川贵总督张我续、新任巡抚王三善拥兵不敢向前,导致外援俱绝,“贵阳围益困”。史永安一方面连连上疏朝廷告急,一方面致书王三善,称贵阳守军因为乏粮,已经拉不开弓箭、举不起刀枪了,城池随时可能陷落。在朝廷的严厉催促下,十二月初,驻扎在平越的王三善决定拼死一战。他集合将士说:“失去了贵阳,我们将死于法律;进攻敌人,我们有可能死于战场,同样是死,何不与敌拼死一战呢!”他亲自统帅精兵,一马当先,至十二月七日,进抵贵阳城下,至此,为时10个月的贵阳保卫战终于胜利结束了。后来,在平叛的战斗中,王三善战死沙场。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