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这些年,总有人说“移风易俗难”,难在旧习惯根深蒂固,难在“面子”比“里子”重要。可看看身边的变化,从乡镇乡村到城市社区,一股文明新风尚其实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
移风易俗,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点一滴的生活选择——少花点钱办喜事,多留点真心过日子;少些攀比摆排场,多些环保又温馨的新仪式。
新仪式,比“老规矩”更有面子。近日,滨州各县市区纷纷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的形式,以实际行动“拉黑”婚俗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让婚礼回归幸福本真。谁说新风尚就得冷冰冰?婚礼不是烧钱表演,排场再大也比不过两颗真心相拥的温度。当新能源公交婚车、极简婚纱成为新风符号,丧事简办、清明网上祭扫等新民俗蔚然成风,这些新做法证明,有仪式感不等于要多花钱,真心比排场更动人。
村村有好戏,推开“观念门”。对于“不要大操大办”“反对天价彩礼”……这些事关移风易俗的宣传口号,很多群众听着总像是隔了层纱,能入耳不能入心。在沾化,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渔鼓戏,如《如此孝顺》《闹婚》《图啥》《好亲家》《老人心》等,通过送戏下乡、“扫码听戏”等方式走进田间地头,受到群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倡导婚事新办的全国首部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在全国放映已突破10万场。
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村村有好戏”的土味文艺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就像串门拉家常,不知不觉间把新观念种进了群众心田。让人欣喜的是,我们身边的移风易俗好现象越来越多。博兴县乔庄镇梁楼村建设移风易俗大食堂,以“全村一把尺子”遏止攀比之风。该县庞家镇祁家村党支部书记祁光引导女儿女婿“零彩礼婚嫁”,引来网友点赞支持。
移风易俗就像种树,不能指望今天种苗明天成荫。新风尚也不是硬生生“改”出来的,而是千万普通人过日子“过”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党员干部要多带头,普通群众才会跟着走,大家一起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新风尚的培育不是“一阵风”,应成为我们生活里的“四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