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清春王健
时节刚入夏,一个好消息,就让滨州热度爆了表。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滨州市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一同入选的还有博兴县、邹平市,可谓好事连连。
滨州的国字号荣誉有很多:“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其中,唯有“全国文明城市”最硬核。为啥?
因为,“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
——它基于全民参与,是全域全时全民的集体托举;它基于综合实力,是全覆盖、无死角、无缝隙的整体提升;它基于市民素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品德养成;它基于发展转型,是整个经济社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空前进步……
正因硬核,所以艰巨——它有一系列复杂的指标体系,是一个设计精细的“完美建筑”;
正因硬核,所以光荣——它是一张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金牌加油站”;
正因硬核,所以意义深远——它是一笔全体市民的集体福利,是一项惠及400万滨州人的民生工程。
立品质之城,赴文明之约。
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品质滨州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文明“靓起来”等“17个起来”主题宣传行动,不断深化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时创建,终于摘下了这个最硬核的国字号奖章。
回望创建征程,翻阅那些独属于滨州人的故事,那些风雨兼程的日子、攻坚克难的场景、温暖人心的瞬间,都是这座城的珍贵足迹……
文明与发展齐飞:“发展品质”为“文明滨州”夯实底气
文明就像一缕缕“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个街角,一处都不能落。
您瞧,从城市地标到背街小巷,从连锁超市到农贸市场,从老旧小区到电梯洋房……群众出门见景,到处是打卡点。
这洒满大地的“阳光”,来自“发展底气”。品质滨州建设为提升文明高度夯实了基础。
文明立足于实业之盛——作为工业大市,滨州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规上工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利润增速均居山东第一;入围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连续4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文明呈现在城市之美——全市建成各类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角公园、口袋公园300余处,全国首个体育公园城市呼之欲出,滨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均列全省前两位,市民“抬头可见绿、出门即入园”。
文明表现为品牌之强——滨州6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1位,其中16项位居全球第1位;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9家。
文明承起自科创之优——滨州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构建了“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打造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职业教育模式,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均连续多年位居山东首位。
文明彰显为营商之优——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滨州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滨企创世界”等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十大行动,积极创建“无押金城市”“无证明城市”,在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模式,去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文明共文化一色:“文化品质”为“文明滨州”追根溯源
文明就像一脉清水,源远流长、澄澈无垠,一刻也不能断。
坚持价值引领——滨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深化思想“学起来”、理论“讲起来”等“17个起来”主题宣传行动,打造“滨滨有理”“冬枣树下”等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滨州在全国首创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图”,通过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现有注册志愿者110余万名、志愿服务队伍12700余支。实施美德滨州、信用滨州、好人滨州、文明滨州、温度滨州、志愿滨州“六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近年来,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省级道德模范”22人、“中国好人”41人、“山东好人”452人,一个个先进典型用行动点亮文明之光。其中,“中国好人”赵银亭入选2022年中国好人年度宣传人物(山东省唯一),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新华社《瞭望》周刊采访报道。
唱响主旋律——滨州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大型现代吕剧《长调悠悠》、大型现代渔鼓戏《煮海》登上舞台,新编历史剧《孙武》、小剧场渔鼓戏《今夕何夕》火爆出圈,电影《牛王》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烈烈渤海红》等37部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63个文化体验廊道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夜间文旅街区孙武不夜城开城迎客,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组织举办全国美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全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等重点活动。胡集书会、孙子文化论坛、伏生诗会……文化“两创”在滨州落地生根,全球兵学文化名城呼之欲出。
体现文体惠民——一方面,提“心质”,滨州扎实推进书香滨州建设,现有公共图书馆8家、图书馆分馆90家,建成城市书房12处。全市乡镇以上综合文化馆(站)全部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滨州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另一方面,强“体质”,创新打造“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名牌,举办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大力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运动风尚。
文明携幸福同行:“文明滨州”为“民生品质”写满华彩
文明就像一种“好空气”,人人要呼吸、个个离不开,一个也不能少。
“全国文明城市”正是一种高标准的“优质空气”,它需要所有人参与,也造福每个滨州人。
创城是手段,惠民是目标。
滨州创城工作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把创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3年12类516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回望创建之旅,成效人人肉眼可见:滨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畅了、景更靓了,“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人民群众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这是一座宜业之城——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连续举办五届滨州人才节,每年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超过1.5万人。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核心理念,连续举办六届企业家大会,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高效推进万余个企业家梦想落地实现,“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亮。
这是一座宜居之城——2021年以来,滨州市主城区全面实施740余个老旧小区、38个棚户区(城中村)整治改造,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每千人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居山东省前列,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当前,滨州正全力打造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国家康养示范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这是一座“心安”之城——“心安”是更高层次的平安。滨州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为抓手,聚力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让老百姓的“富路子”越来越多、“钱袋子”越来越鼓、“好日子”越来越火!
文明,标注一座城市的高度。立品质之城,赴文明之约,滨州步履铿锵。这座古老而青春的城市,以坚定的自信自强,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在文明“百花园”中,绽放来自“孙子故里”的芳华,滨州做到了。
品质滨州的画卷,我们还在书写。滨州的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