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如今,北海产业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建区之初以制盐、溴素、水产加工为主的单一海洋产业,发展成为高端铝、绿色化工、经略海洋、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文旅及创意设计四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形成的“4+4+1”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北海人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他们用双手和智慧,为这片土地赋予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一组组经济数据,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了北海发展的辉煌旋律。地区社会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6.08亿元,增至2024年的101.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15年间累计增长22.15倍,年均增长25.2%;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25万元,提升到2024年的30.2万元,15年间增长17.7倍,年均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18家,增至2024年的4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5.7倍,年均增长26.5%。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北海经济开发区努力创造宜业、宜创、宜居、宜乐、宜商、宜游的人居生态环境,着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打造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上学、就医、出行,北海各项民生投入持续保持全市前列。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托管的国家二甲综合医院——北海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免费公交直达市区及周边县区,覆盖区内乡村、社区、园区和企业,实现“家门口到厂门口”。
说起现在的生活,马山子镇傅屋子村村民付振武开心地说:“在北海,孩子上学校车校服不用家里拿钱;居民医保不用老百姓交一分钱;北海的基础养老钱比别的县区都要高;北海人民医院开始营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区三甲医院的治疗服务。”
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路辉说起这些成绩时,言语间满是自豪:“2024年,北海经济开发区GDP增速、规上工业营收利润率、税收收入增速等11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在省对开发区考核中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取得小组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我们以全市五十分之一的规上工业企业,创造了全市十五分之一的产值和五分之一的利润。这不仅是北海的荣耀,更是每一个为北海发展付出努力的人的骄傲!”
得益于北海人无数个日夜的拼搏与付出,北海经济开发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强势带动的特色,实现了从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到重要增长极的华丽蜕变,让北海在时代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面向未来:拥抱海洋和港口的时代馈赠
回望过去,曾经的北海,像是被遗忘在角落的明珠,一片盐碱荒滩,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在岁月风雨中默默等待着被发现、被雕琢。而如今,依托港口的强大带动作用,北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战略叠加之地,是融入京津冀、联通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重要桥头堡。
区内五条国省干线交汇,如同五条巨龙,为北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五条高速穿区或临区而过,让北海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泊港铁路并入国铁网络,更是为北海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让北海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如同璀璨明星,在时代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海洋与港口优势,是大自然给予北海人最慷慨的馈赠。北海人深深明白,“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他们怀揣着这份信念,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坚持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北鲲计划”如同强劲的引擎,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精准招引碳三碳四下游项目,重点引进精细化工产业项目;全力打通再生铝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着重招引发动机缸体、军工制造等再生铝项目和精细氧化铝项目。坚持向海图强,加大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深加工项目的招引力度,加快培育风电装备、海洋装备等高端装备项目。坚持招新引优,围绕新质生产力,积极谋划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项目,推动现代物流、现代文旅、未来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
未来的北海,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