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4日
“盐碱地改良+设施农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下河乡做活做深做细“土特产”文章,擦亮大棚果蔬特色品牌
文章字数:944
  本报沾化讯(通讯员李秀玲报道)走进沾化区下河乡庞家果蔬采摘基地的西瓜大棚,一个个绿色的、黄色的小西瓜挂在翠绿的藤蔓上,令人垂涎欲滴,村民们忙着采摘西瓜供应市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今年种了4亩礼品西瓜,有“喜乐童”“金佳童”“小兰”“黑珍珠”4个品种,每亩收入预计可达4万多元。”下河鑫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勇说,“还种了56亩的网纹瓜,预计6月底成熟上市。”
  据悉,下河乡庞家果蔬采摘基地占地60亩,共有34个大棚,棚内种植着多个品种的西瓜、甜瓜,产品主要通过线上销售。
  近年来,沾化区下河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广高效作物种植,通过“盐碱地改良+设施农业”模式,发展大棚冬枣、西瓜、网纹瓜、羊肚菌等特色种植产业。
  在下河乡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簇簇棕褐色“小伞”状的羊肚菌胖嘟嘟地“站”在湿润的菌田里,个个肥硕饱满,很是壮观。羊肚菌被誉为“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市场价值远超普通菌种,目前该基地亩产约300公斤,单个大棚产量可达600公斤,按今年市场价每公斤64元计算,一个大棚收入约4万元。
  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科学管理,下河乡郭宁精品冬枣示范园中的高品质沾化冬枣也将在6月下旬上市。
  走进冬枣示范园,一排排枣树枝繁叶茂,从春节到3月份,郭宁每日睡在大棚的折叠床上,24小时不断调节棚内的空气能制温设备。在冬季,控制大棚温度,有助于开春树苗复苏;天气回暖时,需要拉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积累糖分。“坐果期较去年提前了20天,现在已经进入疏果期,目的就是减少产量提高品质,等冬枣上市肯定能有个比较理想的价格。今年我们还加大了‘沾冬3号’优势新品种的种植规模。”郭宁说。
  作为纯农业乡镇,下河乡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做活做深做细“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举办活力下河土特产展评大会,全面擦亮大棚果蔬品牌。同时立足黄河故道优势,通过龙头示范、集群聚能,成立粮食行业协会,不断在做优做强粮食行业产业上实践探索,守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年交易额超亿元储粮大户达22家,成为全区重要的粮食购销和集散基地。
  “我们立足盐碱地资源禀赋,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下一步,将深化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果蔬品牌,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真正让盐碱地变成‘聚宝盆’。”下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徐林表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