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伟伟通讯员王新成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工作部署,市审计局以“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为引擎,紧扣审计工作全链条关键环节,在立项谋划、项目实施、成果转化、整改落实、队伍建设五大领域靶向攻坚,按下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快进键”,全力打造规范科学、质效双优的审计监督新格局。
深耕项目谋划“责任田”,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
该局坚持把项目立项作为审计工作“第一粒扣子”,以全周期研究破解“谋篇不深”难题。围绕全市“113388”工作体系,每年精心遴选2-3个重大审计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财政财务、公共投资、经济责任等审计项目深度融合,形成“主线突出、枝叶联动”的项目矩阵。创新课题式立项模式,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追根溯源,建立“立项展讲+集体论证”双把关模式,让每个审计项目从“出生”就带着“精准监督”基因。
打破各自为政壁垒,全市审计“一盘棋”理念贯穿始终:推行融合审计模式,在同一审计对象中统筹多维度监督目标,像“串珍珠”一样整合监督资源,让重复审计“无处遁形”;秉持先破后立,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跨科室、跨领域组建审计精锐战队,吸纳内审“生力军”和社会审计“辅助军”,构建起“国家审计当先锋、内审社审齐发力”的协同监督大格局。动态调整项目计划,既坚守刚性约束“硬规矩”,又留足弹性管理“活空间”,让审计监督始终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
筑牢过程管控“防火墙”,织密规范实施“责任网”
该局以“工匠精神”雕琢审计实施全流程,让每个环节都成为质量过硬“免检产品”。审前调查“抽丝剥茧”,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摸清被审计单位“家底”,量身定制《调查了解记录》和问题核查清单,让审计方案成为精准聚焦问题的“作战图”;重大项目方案实行局长办公会审议,从目标设定到步骤方法层层“过筛子”,确保靶向准、火力足。
科技赋能催生审计“新引擎”:推行“双主审”模式,数据主审与业务主审“双剑合璧”,提前绘制数据分析路线图;依托金审三期系统搭建跨层级“数据仓库”,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升级试点如火如荼,让卫星遥感、三维建模等新技术成为审计“千里眼”“透视镜”。现场管理念好“严”字诀,“四必须三坚持”铁规挺在前,构建“方案编制—任务分解—取证核查—底稿编制—报告起草”标准化流水线,重大问题实行“限时办结+动态跟踪”,让问题线索无处藏身。同时划定监督红线,严禁滥用数据查询权、随意延伸民企等行为,审计“四严禁”“八不准”纪律如影随形,廉政回访和干预登记制度为现场审计戴上“紧箍咒”,打造纪律严明审计“特种部队”。(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