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06日
劳动铸就品质“动力”赋能滨州
文章字数:2,295
  (上接第一版)
  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滨州市拥有38个,“滨州制造”优势凸显。2024年新增14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67项“单项冠军”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领跑全省。
  一季度,滨州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31.5%,占比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8%,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1.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这背后,反映出社会投资对滨州的信心。从项目储备,到开工建设,再到顺利投产,滨州重点项目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激发“源动力”,干部敢为激活“强磁场”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滨州召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暨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干部内生动力、风险防范能力“三大行动”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宋永祥在会上掷地有声:“广大干部要在品质滨州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新春第一会”拉开了新一年工作序章,全市上下以“快跑”的姿态开局,将打好“三大战役”作为加快推动品质滨州建设的抓手和措施,把实施“三大行动”作为加快推动品质滨州建设的支撑和保障。
  全市上下持续打好“三大战役”,优化招商引资理念,更加突出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基金招商、载体招商、场景招商等,持续招大引强;抢抓国家政策加码重大机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未来产业协同化,推动工业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滨州深入实施“三大行动”,进一步向市场要活力、为干部添动力、防风险提能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季度,滨州提升市场主体活力行动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涌现、竞相发展。滨州持续深化成就企业家梦想、企业文化建设、对话滨州等行动,坚持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发展环境,全链条协同、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推动政策落地、资源整合、效能提升,全力助推企业坚守主业、大胆创业、创造事业。
  为切实用好干部这个决定因素,滨州开展了提升干部内生动力行动。
  这场以“思想破冰”带动“行动突围”的探索,不仅使“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共同信念,更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为落实市委“113388”工作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从申请出口许可证到拿到证件只用2个工作日,这在以前至少需要7天。”山东开泰集团外贸部负责人说。滨州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将涉企审批事项由53项压减至29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
  思想破冰方能行动突围。滨州建立“企业家梦想清单”制度,450名干部化身“梦想联络员”,为企业解决用地、融资难题;创新“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机制,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解决难题;开展“亩产论英雄”改革,2000余家企业“按效论资”,倒逼亩均税收提升35%。以“心安城市”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各行业各领域风险防范能力水平。
  广大干部在品质滨州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帮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干成事,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汇聚同向共进、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磅礴力量,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
  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正转化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2024年,滨州跻身“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党建凝聚“向心力”,过程管控筑牢“压舱石”
  近年来,滨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持续深化强党建思维,“体系化推进管党治党建设党”品牌更加响亮,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越来越好。
  坚持党建统领,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滨州深入落实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思想方法训练机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督考评用融合机制“四项机制”,推动党建与“三大战役”“三大行动”深度融合。
  在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过程管控”压实责任,要素保障流程图成为作战地图,“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落地生根。对716个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建立248个年内计划投产项目台账,清单管理、标旗推进,确保如期竣工,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各县市区创新“指挥部+作战图”模式,如邹平市建立“要素保障池”,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市发改委同步启动“对上争取三年行动”,滚动储备项目超千个,2025年已争取上级资金32亿元。
  通过加强过程管控,落实责任、注重实效,滨州把“三大战役”“三大行动”责任细化压实到各级各部门,任务压实到人、细化到天、明确到点,倡树实绩、实效导向,引导广大干部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干出“勇争先”的格局。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超115亿元,占GDP比重3.7%,全省“四连冠”,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
  民生绘就“幸福色”,劳动成果全民共享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民的获得感。滨州以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坚持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五态”并举,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
  民生支出占比连续8年保持80%左右,“住院免押金”政策惠及群众40万人次,减负超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全省第一,400万市民共享转型红利。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稳经济和促民生政策,一季度就业形势稳中加固,城镇新增就业0.8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5.1%。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0元,同比名义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
  当“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诗意走向现实,滨州的发展底气愈发深厚。全市上下拿出再接再厉的信心,鼓足再接再厉的干劲,扛牢再接再厉的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踏浪前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