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荆常忠报道)4月27日,记者在2024年滨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5841件,同比增长20.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91件。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23 件、同比增长360%,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转让许可专利358件、同比增长377%;完成专利开放许可90件、占全省20%。
系统推进,健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印发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任务分工方案,修订《滨州市知识产权资金资助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全市高质量创造。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知识产权执法检查,推动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形成工作一盘棋。
优化环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印发《滨州市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措施》,与13省40家市场监管局、3家法院签订多边合作协议,共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全年办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273件、行政调解司法确认10件。“阳信鸭梨”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沾化冬枣”入选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转化赋能,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开展专利产业化对接活动11次,推进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强链增效。打造政银企协调联动服务新模式,构建服务科技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新生态。近两年,全市共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405笔、实现融资51.3亿元,居全省前列。
普惠服务,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滨州工作站和商标业务滨州受理窗口服务效能,全年完成知识产权服务业务办理349件。滨州职业学院备案为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实现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零的突破。拨付市级知识产权项目奖补资金870万元,共惠及企业270家。
强基固本,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开展知识产权“五进”活动、知识产权系列培训、广场集中宣传活动、学术研讨交流、惠企政策宣讲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信息利用意识。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26次,累计培训超600余人次、宣传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