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3日
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魏桥中学党总支书记郝勇:
锚定群众满意 办好乡村教育
本报通讯员 徐鹏布汝奎
文章字数:2,520
  2025年春季开学,邹平市魏桥中学迎来近700名“新同学”,他们是来自台子镇、码头镇初中的学生,将在魏桥中学继续完成自己的初中求学生涯。至此,邹平市第一次跨乡镇教育资源整合顺利完成,市内最偏远的3所乡镇中学实现合并办学。
  作为此次合并办学的推动者之一,魏桥学区党委书记、魏桥中学党总支书记郝勇说:“教育资源整合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将用心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群众家门口的名校!”
  自2015年担任好生小学校长以来,郝勇一直扎根乡村教育,在好生小学提出“办一所幸福的学校”办学理念,合并7处农村薄弱校,并用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邹平市内领先、滨州市内知名的区域名校;在魏桥实验学校首创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开创基层学校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新范式,用5年时间合并盘活魏桥高中、整合周边3个乡镇初中,使魏桥中学生源达到近5000人,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区域高地。
  临危受命,带领好生小学成为区域名校
  好生镇人口有30000余人,小学原有7处,学校布局分散,办学效益低。2015年,好生小学新校基本竣工。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后续建设、整合7所学校教育资源,尽快带领学校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一道难题。
  郝勇临危受命,担任好生小学校长。随后,他描绘了学校发展蓝图:“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三年三步走”,即锚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总体要求,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将全校工作重心从“完成后续建设、完善设备配套、培养各类习惯、规范办学行为”转移到“丰富学校文化、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内涵、创建品牌学校”上来。
  解读历史明校情,让发展衔接得当。郝勇在深入调研7所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擦亮幸福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三张名片”的工作思路,推动构建“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并确定了“建设幸福校园”的办学目标。他还提出“让课程像灯塔,为人生导航幸福”的课程架构理念,规划了“灯·塔”双层架构的“幸福·灯塔课程”,健全课程体系。5年时间里,在郝勇的主导下,学校开展了“省植物园科技馆绿色探索活动”“‘物联网+’创客实验室”“幸福农场”“创客节”等多彩研学课程和实践体验活动,点亮学生梦想。其间,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案例获评省级典型案例;课程体系被评为滨州市特色课程一等奖;2019年,学校科技创新成果《种出香椿芽》,作为滨州唯一入围国赛的项目,在澳门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走进同事明师情,让发展和谐顺畅。“坦诚自律务实高效”是郝勇与校委会成员商定的学校干部作风建设目标。以此为要求,学校聚力加强干部、名师、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为此,第一次年度考核,郝勇带领学校班子成员让出优秀指标,全部倾斜给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一线教师。为让教师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在郝勇的倡议下,自2016年起,好生小学在全市首创举办教师荣退仪式。润物无声,一路走来好生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离得更近了、手握得更紧了。
  深入儿童明学情,让发展可感可触。在郝勇看来,办一所幸福的学校,就是要让孩子站在校园中央,给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许学生一个美丽人生。为此,学校建起高标准校内科普馆,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连续承办滨州市第三、四届青少年七巧科技和模型竞赛,为学生搭建科技教育平台。同时,学校开辟10余亩的校内幸福农场,并举办以“幸福农场收获幸福”为主题的南瓜节、红薯节系列科普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体验科学的魅力。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校悄然推动体育、数学、语文、美术、劳动、综合实践等诸多课程整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好生小学的“第二课堂”实践登上了《山东教育报》头版和《学习强国》,学校获评省科普示范学校。
  再挑重担,推动魏桥实验学校突破发展瓶颈
  随着好生小学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突飞猛进,2021年,郝勇再挑重担,担任魏桥中学校长。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师生有5000余人,处于发展瓶颈期。
  上任后,郝勇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为题为全校教职作发展规划报告,提出“全力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理清‘高质量发展’路径,连续过好‘三个年’——‘规范发展建设年’‘内涵发展提升年’‘高质量发展推进年’”的发展思路,凝聚全体教职工争先向前,全力推动学校发展。
  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旨在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其间,学校坚持以队伍建设为中心,使“烛火更红”;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使“烛光更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烛心更实”。
  在郝勇的不懈努力下,魏桥实验学校办学质量飞速跃升,学校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其间,魏桥实验学校作为唯一义务教育学校,在全市教育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国教育报》全面报道学校办学特色;“红烛先锋”党建品牌作为滨州市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市教育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表彰大会上展播;2024年,学校获评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学校。
  信念更强,“锚定群众满意,办好乡村教育”
  2024年9月,魏桥实验学校分为魏桥镇初级中学和魏桥镇中心小学,郝勇任魏桥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魏桥镇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办一所幸福的学校”,一直是郝勇不断努力的初心。在他看来,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书本之间,而应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体验、学习、成长。因此,在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上,郝勇提出“打造立德、立智、立能、立艺课程体系,实现四轮驱动,多向发力”的工作思路。
  在课堂教学的迭代升级中,郝勇立足以高效课堂为犁铧,深耕教育改革沃土,将破解“重负低效”难题作为核心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重构课堂生态。其间,他主导的“高效课堂专项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学校获评滨州市课堂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的发展也见证了郝勇的成长,一路走来,他从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到滨州市名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再到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滨州市党代表、滨州市教育学会理事……2025年3月,经上级批准,魏桥镇初级中学恢复魏桥中学办学,郝勇担任魏桥中学党总支书记。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郝勇心里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更强了。教育没有边界,希望没有城乡,他将继续在“锚定群众满意,办好乡村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耕耘……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