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阳信讯(通讯员李瑞报道)近年来,阳信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聚焦3个维度,严格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健全3项机制,筑牢依法行政防线。健全协调监督体制机制。在县司法局加挂“阳信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牌子,在10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构建县、乡两级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出台执法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案卷评查、执法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印发行政执法格式文书,规范执法用语,织密制度“防护网”。健全部门内部监督机制。对31个执法单位的法制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监督,针对执法权与监督权未分离等问题制发监督建议书19份,进一步强化部门内部监督。
聚焦3个环节,全面规范权力运行。严把执法主体“入口关”。梳理并确认全县行政执法主体48个,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单位开展执法工作。组织1070名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及廉政建设培训考试,清理不符合条件人员21人,全力确保执法队伍的纯洁性。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深化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全面推广、应用省涉企检查平台,落实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33.7%,有效解决“检查过多过频”问题。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工作。自2024年以来,集中评查案卷534份,对案卷评查情况进行通报并组织开展“回头看”,反馈并整改问题1000余个。通过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监管,确保执法在有效监督下运行。
创新3种方式,提升执法监督效能。抓好专项监督。积极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政处罚专项监督等行动,梳理并解决相关问题12个。坚持执法监督前置。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等重点执法单位开展执法检查20余次,对执法人员亮证执法、调查取证等现场执法环节开展监督。构建协同“监督链”。加强与人大监督、政府督查、行政复议等协同联动,将规范行政执法情况纳入党委巡察法治建设专项检查内容,推动整改问题31个,行政复议纠错10件,通过深化贯通协调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