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2日
哪里有困难和危险,第一时间就到哪里去!
——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每年平均接处警1000多次,圆满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
文章字数:1,655
  本报通讯员申飞飞颜明
  在邹平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无闻、勤学苦练,然而当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却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他们就是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用忠诚和信念谱写了一曲高亢的青春之歌。
  灭山火攀悬崖,无惧危险,用生命回应使命
  3月31日晚上9点多钟,邹平市西董街道南洞村和上娄村交界处的象山突然起火了。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接到火警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告了政治教导员李念鹏、大队长刘冬,他们立即组织消防员赶赴现场。不到20分钟,森林消防中队的67名消防员第一时间全副武装赶到起火现场,紧接着黛溪、韩店、长山、魏桥等消防救援站,连同支队增援队伍共计100人也迅速到达。面对熊熊烈火,167名消防员没有一个退缩,他们个个奋勇向前,但山火借助风势有愈演愈烈之势。天黑路陡,杂草丛生,荆棘缠身,救火难度也愈来愈大,但消防员们勇气更足,信心更坚定。在李念鹏、刘冬的科学指挥下,经过7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167名消防员终于把大火扑灭。
  此前,一名驴友在攀登会仙山猫头峰时,突发心梗,情况紧急,急需救援。消防员们接到命令不顾道路崎岖,地势险峻,迅速赶到现场。这名驴友当时被困在一处陡崖峭壁附近,周围荆棘密布,杂草丛生,根本没有道路可寻。消防员立即决定利用周边的树木和大石块作为支撑点,搭建绳索开展救援。站务助理张兵和队员杨宝悦携带救援装备和器材率先到达被困人员位置,迅速将被困驴友抬上多功能担架,并牢牢系挂在绳索上。他们一手攀着岩石,一手拉着担架,随时调整救援担架方位,小心翼翼地避开岩石和树木等障碍物。当时,他们的脚下就是万丈悬崖,稍不留神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毫无惧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将被困驴友安全护送至山下。
  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台风“利奇马”的安全防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我们就第一时间到哪里去!”这就是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210名消防员的坚定信念和永恒追求。虽然事情已过去快6年了,但许多群众还清楚地记得消防员们不怕危险,奋不顾身营救他们的场景。
  2019年夏天,受台风“利奇马”影响,邹平遭受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洪水灾害。灾情就是命令,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立即组织了4支突击队火速赶往受灾最严重的长山镇、焦桥镇和高新街道。洪水如同猛兽倾泻而下,桥梁被冲垮、道路被淹没,根本分不清哪是河流,哪是道路,消防员们只能将救援绳绑在腰间,手挽手、肩并肩,一步一步地向前挪。被救助的群众紧紧攥着消防员满是血泡的手,哽咽道:“看见你们,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知道有救了!”
  抗击“利奇马”台风期间,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不怕苦、不怕累,连续奋战,辗转长山、焦桥、高新等镇街的50多个村庄,救援被困群众423人,排涝57520立方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牢固防线。
  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塑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钢铁队伍
  “千百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多年来,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将训练量分配到天,精准到时,建立了“每日一训,每周一考,每月一评”制度,通过班组摆擂台赛,人人争龙虎榜,兵王夺大满贯等方式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持续激发练兵热情,催生队伍战斗力。还通过师傅带徒弟结对帮扶,开展岗位成才赛,不断提升消防员的综合素质,使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钢铁队伍。大队每年平均接处警1000多次,出动车辆3000余次,人员2万多次,圆满完成了各项火灾扑救、抢险救援、抗击台风,跨区增援河南、河北等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活动节点安保任务。
  由于成绩突出,黛溪消防救援站被国家消防救援局评为“执勤训练工作先进集体”,韩店消防救援站被省消防救援总队荣记“集体三等功”,邹平市消防救援大队被国家消防救援局荣记“集体三等功”,被省消防救援总队、市消防救援支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单位”,被邹平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授予“梁邹消防卫士”的光荣称号。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