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彰显了百年大党永葆“赶考”清醒的坚定自觉。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拐点,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传家宝”,更是破解改革难题的“金钥匙”。只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进作风建设,才能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风建设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当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锻造过硬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作风建设的力度直接决定着改革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当前,作风建设仍面临“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的严峻考验,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不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担当作为动力不足,能力本领迭代滞后,在改革攻坚中“空喊高调子、惰行民生事”等。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宗旨意识淡化、斗争精神弱化的体现。究其根源,既有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导致的价值偏移,更有制度执行“中梗阻”导致的监督缺位,也有文化浸润“水中油”导致的廉政氛围清淡,必须全面检视、找准问题、靶向施治。
锻造改革发展的硬脊梁,必须让硬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以理论教育筑牢思想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饱含丰富精神内涵和人生哲理,从“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要求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从“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的方法论到“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的辩证思维,构建起新时代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思想精髓,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制度扎紧纪律铁笼。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作风监督预警系统。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作风建设纳入巡视巡察、述职评议、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效检验—完善制度”的工作闭环。
推动作风建设长治长效,务必认清“惩治”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由心到行”管住管牢干部健康成长履历。各级党组织要用监督执纪“利剑”肃清作风顽疾。不断提升监督执纪效能,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要用文化内涵滋养清风正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中的优良作风,培育新时代廉政文化。通过建设廉政教育基地、创作廉洁文化作品、开展家风教育活动,推动形成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价值取向,让优良作风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