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滨州讯(通讯员 张智峰陈震宇报道)截至4月21日,渤海油田规模最大天然气处理厂——滨州天然气处理厂已安全运行超390天,累计外输天然气5.9亿立方米,日均供气150万立方米,单日峰值达250万立方米,轻烃产量突破6万吨,实现“零断供、零事故”目标,为环渤海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和民生用气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的陆上终端,位于北海经济开发区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2024年3月18日投运后即成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重点枢纽。
专班护航:政企协同打造“滨州速度”
为保障项目落地,滨州市专门成立渤中19-6项目领导小组专班,构建“市级统筹+区级落实”双轨服务机制。专班自2020年起即启动项目论证,协调解决登陆点选址、用地审批等关键问题,将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40%。在建设阶段,市发改委、北海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全程驻点服务,协调解决施工难题37项,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技术引领:智慧工厂筑牢安全防线
厂区采用“段塞流捕集—脱酸脱水—深冷分馏”全流程工艺,创新应用气云成像监测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化巡检、精准识别定位及轨迹分析等。针对北方冬季极端气候,对七大工艺单元、2条主管廊实施保温升级,保障300余处阀门仪表在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顺利完成首个供暖季保供任务。
绿色转型: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在保供主业基础上,项目首创二氧化碳深加工工艺,年回收利用二氧化碳30万吨,生产液态二氧化碳及食品级干冰,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及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该技术不仅减少碳排放,还创增产值,实现“碳减排-资源循环-经济效益”三重突破。
管网联动:构建区域能源大动脉
作为“上游多气源、下游一张网”的核心节点,该厂通过滨州供销管网与国家干线互联互通,形成覆盖山东、辐射京津冀的供气网络。投运一年来,除填补滨州市用气缺口外,还能辐射周边,向山东省、京津冀地区供气,为渤西南区域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网气量调峰、优化地区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