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7日
深度探究动作游戏为何受欢迎
冷冠霖
文章字数:2,199
  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游戏采用了“动作游戏”这一类型进行游戏设计。从国内来看,自2016年的《崩坏三》到2020年的《原神》,再到2024年的《黑神话:悟空》大热;从国外来看,从2001年的《鬼泣》到2011年的《黑暗之魂》,再到2022年的《艾尔登法环》,如此之多的游戏都选择了“动作游戏”这一类型进行制作,并屡次收获全球游戏玩家的青睐。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动作游戏如此受欢迎?笔者将试着从游戏设计、玩家心理、产业发展等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动作游戏”指的是一类以即时操作为基础、要求玩家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迅速作出反应、完成特定任务或战胜敌对元素的电子游戏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为平台跳跃类和3D格斗类,但若仅仅是玩家操纵角色进行行走、打开宝箱、放置物品等动作的游戏,并不能称之为“动作游戏”,因此这类游戏不在讨论范围中。
  首先,动作游戏对玩家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其紧张刺激的节奏感以及及时反馈机制。玩家每点按一次按键,按键所发出的指令结果将立刻显现在屏幕中。例如,当玩家在游戏中遇到敌方角色攻击时,玩家需要在约1秒的时间内进行“格挡”以抵御敌方角色的伤害。当玩家按下“格挡”所对应的按键时,按键发出指令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输进游戏,并导致游戏内角色做出“格挡”这一动作进行防御。当该流程结束并成功后,玩家体内的多巴胺得到释放,从而获得快感与成就感,由此叠加,玩家将会沉浸其中。但当该流程结束却失败时,即“格挡”这一动作晚于敌方角色造成伤害的判定时,玩家因角色受伤而短暂气馁。然而,当敌方角色进行下一次攻击时,玩家会期待自己是否能躲过此次攻击,从而再次激动兴奋地循环以上流程。从失败气馁到再次迎战这一过程极其短暂,而游戏制作方为了把握节奏,敌方角色攻击的最多间隔时间或许仅仅为7至8秒左右。直至玩家操纵的角色完全死亡或敌方角色完全倒下,这一整个循环过程才算结束。甚至即使玩家为了打赢一位关卡首领而进行了50多次的尝试,但这每次尝试之间——即角色死亡并重新挑战的时间最多仅仅5至6分钟。
  当玩家在失败与成功之间来回循环时,玩家则进入了一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流体验”的状态。其理论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指的是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进入的一种高度专注、完全沉浸、时间感扭曲并感受到极大满足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行为顺畅自然、内在动机强烈,并愿意持续进行该活动。而正因如此,玩家在游玩动作游戏时能够沉浸其中。
  其次,动作游戏在视觉和听觉上对玩家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事实上,如今受众群体更多的动作类游戏,例如《最终幻想》系列、《原神》《逆水寒》等游戏采用的并非如《黑神话:悟空》《黑暗之魂》《艾尔登法环》等游戏的“硬核”操作机制,即角色被攻击后或角色死亡后惩罚措施并不是特别严重,并且比起角色的动作,更注重画面与听觉上的表现。例如,当角色进行攻击时,伴随动作产生的特效极具震撼感;当角色释放终结技后,特效画面将占据全部屏幕,甚至无法看清角色动作;当玩家打出每次攻击时,都会伴有精确且清晰的音效。通过这些艺术效果,游戏制作方将玩家的注意力放置在视听语言上,进而让玩家不仅体验到动作类型游戏带来的兴奋感,还有画面与声音上的刺激感。游戏制作方大大降低了动作游戏的实际难度,也是为了让更多仅仅希望用游戏消遣时间的普通人得以轻松地游玩。
  除此之外,动作游戏或许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所具有的生存本能与自我控制需求。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必须通过快速反应、准确且高效的动作来进行防御与攻击。不过,如今在现代社会,人类早已无需担心这些生死攸关的生存压力,但这种本能依旧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深处。而动作游戏恰巧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快速地攻击与防御,从而用虚拟体验唤醒人类来自身体深处的本能。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具有较大压力,当压力无处宣泄时,游玩动作类游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压力释放方式。与其他类型游戏,例如解谜类、模拟经营类等游戏相比,动作游戏的及时反馈与高强度的战斗机制,能够让玩家直接地宣泄负面情绪,带给玩家及时的“爽快感”。部分研究表明,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并不会直接导致玩家在现实中产生攻击性行为,反而可以通过虚拟世界中的释放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焦虑与压力。
  另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动作游戏逐渐发展并直至如今的火热程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20世纪,游戏大多以2D像素风格为主。20世纪末,即使出现了3D类型的游戏,但其模型精致度与画面效果在如今来看有些粗糙。因此,20世纪所出现的近似于当代动作游戏形态的作品,主要代表为《超级马里奥》这一经典之作,也仅仅是2D平台跳跃式游戏。而进入21世纪后,芯片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厂商之间的竞争加剧,游戏画面逐渐演变成如今精致且真实的程度。而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游戏厂商引入了现实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即“动作”,并试图将其作为主要玩法与卖点进行游戏设计。
  现在动作游戏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如此火热,背后蕴含的是人类对满足心理需求、渴望文化认同与支持技术进步的认可。并且动作游戏不仅是以紧张刺激的节奏满足了人们对挑战与胜利的渴望,也通过流畅的操作体验和丰富的感官反馈,激发了玩家内在的控制欲与成就感。或许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将以动作游戏为游戏类型所出现,继续作为满足人类与自身内心的存在,推动人类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与可能。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