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1日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维度服务体系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李伟伟通讯员张驰
文章字数:1,037
  今年以来,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创新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维度服务体系,打出便民利企组合拳,以高效能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惠企服务提质增效
  该局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实施改革工程。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导向,系统推进“个转企”服务升级与企业迁移登记、信息变更、注销登记集成改革,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通过流程再造实现跨部门事项并联办理。改革后,企业信息变更实现“七个事项一表申报”,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材料精简率达70.59%;注销登记除涉海关事项外实现“即来即办”。
  推进涉企证照“一照关联”“一码通行”,上线滨州市“企业码”与电子营业执照联展联用系统,关联电子证照191项,实现对“企业码”统一管理、统一展示和统一应用。去年,全市新设立经营主体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率98.25%、存量经营主体下载率84.97%,连续两年均位居全省首位,企业登记效率位居全省首位。
  开发上线企业档案“容e查”系统,通过申请材料线上提交、线上修改、线上审核,自动识别企业登记机关,自动加盖登记机关查询专用电子章,实现全市18万余家企业档案查询“零跑腿、无纸化”,目前已为全市企业、律师、公检法机关提供档案查询服务11万余次。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促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着眼项目建设全流程,突破性实施全国首创改革。该局首创“租赁土地审批”新模式,明确投资者可以用土地租赁合同作为使用土地的证明文件,以自身的名义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打破全国各地工程审批手续“谁的地办给谁”的政策惯例,形成了“谁用地办给谁”的新机制。实施以来,全市有43个项目按此模式办理审批手续,盘活低效用地3413亩,拉动投资114亿元。
  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全国首创将土地、能耗、污染物和水资源等要素保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搭建“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十证联发”服务模式,实现项目四大要素保障和开工前26个事项集成联办。目前,全市共接到60个项目申请,可为每个项目节省100余天的手续办理时间。
  建立“123”帮办代办体系,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为重点项目提供“立项到开工”全周期护航,即建立市县联动审批服务和帮办代办一个机制,建立省市重点项目未开工手续和工业类省市重点项目未开工手续两个台账,建立省、市、县三级审批事项清单,为重点项目逐一配备“项目管家”,深化“全流程”“一对一”帮办服务,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