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隆卫实习生刘柏赫报道)4月7日,记者在“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工商联专场上获悉,2025年,市工商联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按照“12612”工作思路,聚力实施六大工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招商引资提速工程。开展“情系滨州‘雁归来’名家名企返乡行”活动,联络海内外滨州籍精英人士,为投资家乡牵线搭桥、提供平台,吸引在外滨商贡献家乡建设。开展“商会展担当招商接力行”活动,常态化开展招商对接,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开展“滨企创世界民营企业行天下”活动,带领民营企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实施助力民企大攀升工程。开展全国全省百强评选工作,发挥大型民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系列榜单评选活动。积极承办举办研讨会、现场会,搭建双招双引、扩大开放、智者智城和宣传滨州的大平台。全省首创成立民营企业家培育学院,常态化举办“滨州青年企业家大讲堂”,加大青年企业家培养力度,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讲好民企故事。
实施优化环境心安工程。打造“悦滨商”服务品牌。持续发挥县级工商联及所属商会调解组织作用,调解所属商会会员企业之间的纠纷。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市工商联执常委、商会负责人提供健康查体、医疗保健等便捷服务。持续开展“百城千校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用工困难。深化清廉民企建设,以“清廉软实力”提升民企竞争力。
实施民企之家温馨工程。开展“法护航益企心”法治护航民企高质量发展活动。持续发挥“护企联盟”平台作用,深化与公检法司合作,护航民企行稳致远。开展“赶金融大集解融资难题”活动。接续开展“金融+商会+企业”“银行行长进商会访企业”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更大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实施组织凝聚力提升工程。开展“产业聚势兴会”活动。筹备成立滨州市海洋产业商会,推动新建两家滨州异地商会,塑造“滨融商汇”品牌。开展“商会培优聚力”活动。推动所属商会“强规范、促提升”建设,推动“四好商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县级工商联和各级商会建立健全年轻一代企业家组织。
实施机关建设保障工程。开展提升干部内生动力行动,扎实开展“机关干部大讲堂”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
据悉,2024年,市工商联锚定“走在前、勇争先”,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靓丽精彩新答卷。联合承办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暨“兴福现象”30周年座谈会,在全社会掀起“兴福现象”研讨热潮。积极承办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会暨“鲁商回家乡”活动,会上10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71.6亿元。在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地举办医药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招商推介会6次,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率领35家商会开展返乡考察活动6次,举办全国知名滨商家乡行等活动10余场。年内完成招商引资8100万元。助力民企攀升,我市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上榜数量和营收总额均列全省第二;18家企业上榜山东民企200强,资产总额列全省第一。推动成立了四家滨州市所属商会,新增会员企业1041家,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达10591家,增幅10.9%,居全省前列。联合市中院等部门建立滨州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在市工商联设立“凤栖梧”困境企业司法挽救分诊室并对会员企业开展司法会诊,全年挽救破产企业4家。滨州市被确定为企业破产重整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