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平讯(通讯员王煜 报道)一把剪刀“剪”出文明乡风,一条织绳“编”出幸福生活。近日,在邹平市台子镇苏沙两长“共富工坊”内,各式各样的编筐排列整齐、摆放有序,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编织队骨干“手把手”教授她们穿、拉、绕、按、捆等手工编织技术,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利用农闲时间干编织活,增加了收入,在这里和老姊妹们一起聊天,还能增进感情。”长庄村妇女柴树喜高兴地说道。
为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台子镇坚持党建引领,以跨村联建为载体,盘活镇村闲置资源,打造“共富工坊”,带动群众灵活就业,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在充分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苏沙两长跨村联建党总支结合广大群众意愿,引进了编筐技术,让村内中老年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人每月收入近2000元,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苏沙两长跨村联建党总支书记张海禄说。
近年来,台子镇选取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连、资源互补的北苏、沙窝、长船、长庄4个村为试点,探索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服务联享工作机制,打造“共富工坊”,实施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实现了四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现在都是公司那边有了订单后,把所需产品的原材料给我们,我们组织村民进行来料加工,不用担心做出的产品没销路了。”苏沙两长跨村联建党总支委员李为山介绍,截至目前,苏沙两长“共富工坊”已承接订单6000余件,带动联建村2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片区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将以‘共富工坊’为引领,通过集中改造一批、盘活开发一批等方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探索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元化业态,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让庭院‘方寸地’变身致富‘聚宝盆’。”台子镇党委书记刘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