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5日
临池镇“以路为媒”推动特色经济发展
文章字数:1,151
  本报邹平讯(通讯员 李裕茹报道)春日里的白云山云蒸霞蔚,白云山隧道及旅游路上车流如织。上午10时,白云山隧道附近的农产品售卖区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和游客,梁家村“采药人”张方森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何首乌、葛根等中药材。“现在城里人追着买山货,咱这‘土疙瘩’都成‘金疙瘩’喽。”老人说着说着脸上露出的笑容,映射着邹平市临池镇“以路为媒”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作为邹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白云山隧道及旅游路自2024年通车以来,已形成“三纵两横”立体路网,成功构建“30分钟直达邹平开发区、15分钟接驳高铁站”的快速通道,并串联白云山、鹤伴山等8个文化旅游景点,形成靓丽生态景观及“山区-城区”人员、物资双向流动环线,为临池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
  今年以来,临池镇依托白云山隧道及旅游路,创新谋划、推进白云山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相关事宜。目前,已建成集中草药种植、产品加工及售卖为一体的白云山片区艾草深加工产业园,拥有5座大棚的大洞村蔬菜种植基地,数十个收益丰、前景好的共富项目,并与邹平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整合4000余亩山地、林地、荒地,总投资3.1亿元,建设临池镇中药材产学研综合体项目,形成了产业、文化、生态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幸福景象。
  “作为‘隧道口第一村’的梁家村投资500万元,着手建设怀旧民宿、陈仲子廉政教育展馆、新阶层服务乡村振兴艺术会客厅等文旅项目,并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力求打造‘留得住乡愁和游客’的文旅村庄,项目全部完工后,将成为示范片区的又一大亮点。”天天盯靠梁家村项目建设的临池镇副镇长刘明一信心十足、干劲满满,期待点亮新的“乡村振兴地图”。
  道路经过的区域不同,所带来的效果自然不同,这条连接山村及城区的“黄金走廊”同时也促进着临池各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前接待外省顾客都得提前1个小时去高铁站,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但20分钟就能到,沿途还能欣赏白云山风景,谈合作的心情都不一样了。”山东明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云华介绍,自从旅游路开通后,很多来临池对接项目的客户都夸厂区选址好,所在镇服务周到、依山傍水、物流顺畅,还拥有直达邹平开发区的通道,发展前景绝对差不了。“去年公司效益不错,营业收入达1.1亿元。今年我们打算扩建厂房,争取各项业务发展再创新高。”郑云华说。
  旅游路带来了客户和项目,也吸引来众多优秀人才,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通勤时间的减少,很多优秀专业人才选择临池并投来简历,是“四好农村路”人才虹吸效应的显现。
  当暮色笼罩白云山,旅游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犹如镶嵌在青山间的银河,既承载着农产品进城、游客进村的“双向奔赴”,又架起了乡村与城市的发展桥梁。当前,临池镇正“以路为笔”,在绿水青山间描绘城乡共富新画卷。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