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9日
惠民县全面织牢织密“工伤保障网”
让工伤保险成为企业发展的“减压器”、参保群体的“保护伞”
文章字数:1,614
  本报惠民讯(通讯员张奇 报道)张静(化名)是惠民县一名家政服务人员,在上班前往雇主家途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身亡,因其所在的家政服务机构已为其依法购买了工伤保险,最终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等共计108万余元。据了解,该家政服务机构每月为每名家政服务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18元,张静从上班参保到发生事故,总共缴纳了2个月工伤保险费,“小小投入”为企业用工带来了“大大保障”。
  为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基金效能,近年来,惠民县人社局依法按照工伤保险政策有关要求,在“实”上发力、“新”上探索,不断加大工伤保险宣传和扩面征缴力度,及时支付工伤保险费用,织牢织密工伤保障网,真正让工伤保险成为企业发展的“减压器”、参保群体的“保护伞”。
  精准宣传,政策落实惠民生
  “原先家政服务人员虽然有公司为其购买的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但没有工伤保险这一保障,企业就无法留住人。县人社局工作人员来宣讲政策后我们了解到,超龄人员、家政服务人员等4类特定人员已被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真正感受到了社保政策为企业提供的用工保障,也彻底减轻了我们企业的经济负担。”某家政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业务负责同志说。
  惠民县人社局聚焦工程建设项目重点群体、家政服务人员等特定从业人员,建立参保扩面资源库,采取实地走访等方式,精准锁定扩面对象。围绕工伤预防、工伤参保缴费、工伤认定经办流程、工伤待遇申领等内容,组织社保政策宣传服务队,常态化入企开展工伤保险政策“零距离”宣传,夯实参保扩面基础,实现“伤后保障”向“提前预防”转变。截至目前,惠民县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5.5万余人,其中建筑行业参保4450人,家政服务人员等特定从业人员参保1596人。
  优化服务,高效便捷暖民心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领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难题。”杨先生在电话中激动地说。据了解,杨先生在工作中因摔伤左腿无法到现场申领工伤待遇,工作人员通过内部数据共享的方式,对杨先生的情况进行“免申即享”,省去了繁琐的材料提报环节,第一时间为杨先生拨付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为进一步给参保企业和工伤职工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惠民县人社局积极优化参加工伤保险的登记、缴费、待遇支付等服务流程,线下开辟绿色通道、专门窗口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实现单位、个人线上申领工伤保险待遇。借助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业务经办一体化的工作优势,推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免申即享”,各种工作用表系统内自动生成,通过内部数据协同或外部数据共享可获取相应材料,无须参保单位重复提供,将待遇申领办理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现在的几分钟,最大限度缩短工伤保险业务经办时限。
  加强监管,基金安全顺民意
  惠民县人社局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与党纪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结合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将警示教育融入日常业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案为鉴、汲取教训,切实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变为“刻在心里的敬畏”,筑牢纪律规矩“防火墙”。
  在日常业务上,该局按照分级负责、岗位制衡、系统赋权、风险可控的原则,严审参保、缴费、工伤发生时间,严把超目录、超标准、超范围的费用审核,严控经办流程、待遇支付,将风险防控贯穿业务经办全过程。同时,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筛查比对疑似死亡人员并及时停发相应待遇,防止冒领、多领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采用社保信息系统同银行系统直接对接的方式,累计发放257人次工伤保险待遇共计315万元,通过电子化闭环工作模式消除人为篡改数据的工作风险,有效保障基金安全。
  惠民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春光表示,将常态宣传、重点宣传、集中宣传相结合,深入建筑工地、快递业、家政服务业、社区、招聘会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同时,畅通线上宣传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宣传矩阵,全方位宣传社保政策,全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让企业和劳动者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