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春意悄然爬上枝头。在惠民县,这一天不仅是春回大地的象征,更是火把李庙会的热闹开端。
络绎不绝的游客争相购买泥娃娃。
惠民泥塑是“主角”。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
滨州学生的剪纸时装秀引人注目。
庙会也是火把李的大集,和普通集市相比,多了一丝乡村文艺气息。
主街北边的村居墙上惟妙惟肖的哪吒墙绘引得游客争相拍照打卡。 二月二,龙抬头。3月1日,滨州市传统工艺汇暨滨州市非遗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热闹启幕,惠民县皂户李镇火把李村的“春天”来了。
当天是周六,天气暖和,中午温度高达19摄氏度,因而庙会会场比往年规模更大、更热闹,前来赶会的群众更多、更稠密。从早到晚,庙会上始终人流如织、摩肩擦踵。庙会上有千姿百态、花样翻新的山东非遗项目,有香飘四溢的糖葫芦、鲜美多汁的烤串,能吃、能玩、能带走,这可乐坏了娃娃们。
记者观察到,今年,借着神话人物哪吒形象的爆火,这一“非遗+展销+职教+旅游+公益”的现代链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完善。传统工艺汇,“春天里的一把火”,燃烧得更旺、更喜庆!
数十种山东工艺赶会,惠民泥塑当主角
传承数百年,这场文化大集,以河南张泥塑为标识。今天的传统好物,蕴含着祖先智慧,既有原生态的原汁原味,更有互联网思维渗入的无限创意。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工艺汇汇集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内各地市代表性手造项目15个、非遗项目15个,滨州手造项目25个、非遗项目25个,滨州各职业院校手造、非遗项目15个,非遗美食项目10个,再加上自发而来的民间手艺,规模和体量显著提升。
这场工艺汇上最精致、最耐看的展区,莫过于“手造丰物展”。天津泥人张、菏泽泥塑、潍坊泥塑、郎派面塑、曹州面人、泰山面塑、德州黑陶、葫芦烙刻、文亭葫芦雕刻、工艺葫芦……数十种非遗精品争奇斗艳,诠释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
菏泽泥塑传承人赵东民说:“今天山东泥塑的几大流派快到齐了,看到今天场面这么大,人们这么喜爱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局面越来越好,我真高兴。我们这些手艺人,都有一个共识,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免费教!”
今年,惠民泥塑这个“主角”,明显有了量的扩大、质的提升。在西街的十几个摊位上,既有最传统的老物件,又有跟着互联网创新的新花样;既有本门本派的泥娃娃代表作,还有非遗进课堂的最新成果展示。
瞧,有的老艺人坚守原汁原味的老手艺,亮相展销的是“娃娃模”“扳不倒”和一吹就响的小泥货,还有憨态可掬的小鸡、小狗、小老虎等泥塑,这些原生态作品备受外地学者青睐。
瞧,有的传承人坚守“本地正统”,创作亮相的是世代流传的经典造型。如手艺人张凯曾带着泥塑走上世博会、中国非遗博览会、韩国釜山国际旅游展等舞台,他的作品饱含地域色彩。
瞧,有的新青年随着市场搞创新,创作出的生肖蛇造型、哪吒造型等泥塑,早早就被顾客抢购一空。如滨州手艺人杜增香,这几年享受到电商红利。她随着网络热点不断创作更新作品,持续满足各地网友的需求,推出“私人订制”,因而她展台上的作品,呈现出时尚、靓丽、鲜活等特点。
瞧,有的小学生,正一笔一画地给泥娃娃上色,现场展示非遗进校园的最新成果,一招一式,很是熟练,吸引了现场众多镜头聚焦。
二月二,惠民泥塑是“主角”。
墙绘、非遗、游戏、玩具,艺人和摊贩主打“哪吒牌”
今年,电影《哪吒2》爆火,连乡村里的老人都陪着孙儿们看过这场电影。正因此,本次工艺汇展开了一场神话人物的创意PK——巨幅墙绘、各地手工、气球玩具、拼图游戏……都打出了“哪吒牌”。孩子们眼里“看哪吒”,手里“玩哪吒”,回家“带哪吒”……不亦乐乎。
在火把李村村头东街,一幅巨大的哪吒墙体画映入眼帘,墙上画着哪吒与太乙真人的形象,写着“少年似火,何惧风浪”几个大字。墙上的小哪吒脚踩风火轮、飘舞着混天绫,在海浪上飞跃。太乙真人肥硕的肚皮、俏皮的打扮,像是一个宠溺娃娃的家长。如此画面,吸引了赶会的群众纷纷合影打卡,拍视频记录。
再看大街上,各大手工艺人不约而同亮出了自己的参赛作品,有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取材于电影《哪吒2》,但各大手工艺人都对人物形象作了细节调整和提升。比如潍坊面塑突出了哪吒的可爱、敖丙的清秀。面对如此精致的作品,赶会的群众连忙问:“有没有礼盒包装,别碰坏了面塑。”艺人赶紧向顾客解释:“面塑制作完成后都进行了风干处理,造型碰不坏、不调渣,非常结实。”
同样,很多摊贩把握商机,推出了哪吒气球、哪吒游戏、哪吒拼图等商品。
剪纸时装惊艳亮相,留学生学手艺成为一道风景,“走亲戚、吃大席”的风俗走上街头
在滨州市非遗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现场,滨州学生的剪纸时装秀引人注目,尤其让外国留学生“眼馋”,纷纷上前合影。
对剪纸,或许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窗花”“喜”字上,但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滨州各地职专的学生们亮出了老手艺的新段位——您瞧,这剪纸,是伴手礼、T恤、茶具、毛毡包、手机壳……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仪式和“滨州市职教非遗研学点”揭牌仪式,助力传统技艺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滨州高级技工学校的带队老师介绍:“参赛的学生大多数是学前教育专业,她们审美能力强,特别心灵手巧,因此学剪纸学得快,还创新性地将自己喜爱的形象融入剪纸艺术。她们带着传统手艺升学、就业,简历上就多了一个加分项。”菏泽面塑艺人李斌坦言:“喜爱非遗手造的人很多,但真正传承这份手艺的,除了家族传承外,可能就是这些职专学生了。希望他们将这个爱好保持下去,变成养家糊口的本事。”
新登台的,不止师生,还有本地其他手艺,如惠民车马挽具、踩鼓宋、寸子秧歌道具等。它们原本只是在市场上售卖的生活用具,但今天却被“微缩化”“工艺化”,变成了普通人可玩耍、可携带的文创礼品。
此外,市吕剧院带来了一村一场戏的演出,让观众们听到了最正宗的吕剧。当地志愿者在青春市集上唱民谣、为老人免费理发、展销巾帼好品,深受游客欢迎。走在乡村美食街区,熟梨糕、周村烧饼、魏集驴肉……各类传统美食冲击着人们的味蕾,不少游客品尝到了农家流水席,体验了一把“走亲戚、吃大席”的当地风俗。
游黄河大集,寻市井烟火。老手艺的聚会、新点子的PK,让“非遗+展销+职教+旅游+公益”的现代链条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滋味。在火把李孕育的滨州特色“儿童节”,正走出乡村、走出滨州,走向网络、走向现代。这个春天里的“一把火”,这个滨州特色“儿童节”,方兴未艾,火热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