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滨州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时事
第07版:县乡
第08版:影像
标题导航
裹上“小脚”挑起灯 “寸子秧歌”再起舞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4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惠民沙窝张村民:
裹上“小脚”挑起灯 “寸子秧歌”再起舞
本报记者李振平张涛通讯员刘刚刘洪琴
文章字数:460
近日,惠民县石庙镇沙窝张村秧歌队的队员们可是忙碌起来,她们把一双双木制“三寸金莲”绑裹在脚下,穿上侍女服装,挑上花灯,集聚在乡村街巷中。
“小脚”踮起,腰肢轻提,顾盼流转间,仿若宫廷侍女穿越时空,在乡村的街巷里蹁跹而行。铿锵的锣鼓,交织着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鲁北乡村的热闹与喜庆直上云霄,久久回荡。
据村里人相传,沙窝张村的秧歌文化源远流长,自明洪武年间从河北枣强县迁至此地后,村民们为了庆祝新居和丰收的喜悦,自发创办了第一次民间秧歌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秧歌的形式和内容逐渐演变,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受到宫廷文化的影响,秧歌表演中出现了模仿宫中侍女的元素,演变为“寸子秧歌”。
“寸子秧歌”,在当地又被称为“小脚秧歌”,表演者穿着小木鞋,脚尖着地,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由于“寸子秧歌”其道具制作繁琐,表演难度较大,这一独特的秧歌形式曾一度沉寂,多年未曾上演。直到去年,沙窝张村党支部书记张中田积极奔走号召,动员全村老艺人重执行头,精心施教排练,村民们热心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濒临失传的稀有秧歌形式得以重焕生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