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智慧城市群顶层规划设计及实施路径研究
滨州学院 李吉英 董立峰 李德一宋芙蓉
  该成果得到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EI057)支持。
  成果主要内容:
  1.从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的内涵、特征等基本理论入手,科学界定智慧城市群的组成要素、发展特点与建设的基本模式。并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发展历程进行了剖析与对比,总结智慧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机制与规律,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智慧城市群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智慧城市群建设信息化需求分析。智慧城市是一个区域社会现状与经济发展高度信息化的综合体现。需求分析是对研究区各个方面所需信息进行调查与评估,以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本成果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国土局、规划局、农业局、交通部门等的信息化现状与需求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制定区域的智慧城市群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测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主要体现为五个层面:战略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空间层面和技术层面。本成果将社会经济层面作为衡量的核心内容,将交通发展状况、城市无线网络作为重点内容,最后形成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集对分析是处理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根据同、异、反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评价模型。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加入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的区间为2008年至2014年,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此阶段的信息化水平处于中等阶段,在战略层面,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较高水平,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地区也积极进行建设,出台了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但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层面、技术层面、空间层面得分较低,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4.黄河三角洲智慧城市群建设顶层设计及发展路径分析。智慧城市群顶层设计是从建设智慧城市群的整体性进行出发,从整个区域的大框架大结构进行设计,注重城市的各个部分,将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注重城市建设的高效和人本,所谓高效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政府管理阶层的办事效率,做到高效办事,智能化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件。智慧城市群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与系统,应当成立专门的黄三角智慧城市建设牵头主管部门,统筹各个市的相关单位与建设领域。在技术层面上,建设黄三角空间信息云管理平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区域优势。在人才建设上,
  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重点
  扶持智慧化产业在该地区的发
  展,形成特色智慧产业。
  成果价值:
  该成果选题为经济社
  会发展现实中的亟待解决
  的重大问题,具有实际应
  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黄
  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势头
  良好,各城市的联系越来
  越密切,城市结构开始由简
  单到复杂进行转变,区域经
  济一体化开始逐渐加强。目
  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已拥有较
  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具有
  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逐渐具备
  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进行黄河三角洲智慧城市群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进行黄河三角洲智慧城市设计可以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带动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研究成果中的理论分析成果和提出的对策建议被滨州市规划局采纳、参考,用以指导所属单位和相关人员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
  摄影:实习生范佳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