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路洪爱
孙武街道是惠民县城驻地,辖区共有居民15万人,住宅小区195个,其中机关单位小区129个,商业开发小区41个,老旧小区25个。多年来,这些居民小区大多存在物业服务标准不高、人员底数不清等问题。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孙武街道的防控工作一度有些被动。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孙武街道迅速行动,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原则,实施“五位一体”工程,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3月2日,在惠民县人社局家属院,专属网格党支部全体党员会议召开,58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这是孙武街道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的一次具体体现。
春节以来,孙武街道着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在每一个住宅小区都建立专属网格党支部,党员不转入组织关系、不交党费、不选举党代表,实现了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双重管理”,引导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小区,奉献双岗位”,开辟出党员8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和作用发挥的新渠道。
活动开展以来,孙武街道9816名党员主动到专属网格党支部报到,主动担任楼长、单元长,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等公益活动。在“红色队伍”的引领下,26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队伍中来。
倾力打造“红色物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针对物业公司对业主的深层次管理薄弱的问题,孙武街道提出“红色物业”理念,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综合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楼长)—楼道单元长”五级网络构架。在物业服务领域彰显党的政治色彩,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发挥党的政治功能。
“党支部建立后,各楼宇都建立了党小组,楼长、单元长多数由党员和志愿者担任,我们每月开展一次义务劳动。现在,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小区变得比以前更洁净有序了。”孙武街道御景家园6号楼3单元单元长蔡学丽说。
推进“全科大网格”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疫情防控中,孙武街道科学配置资源,有效整合政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信访、社会救助等各系统原有网格,统一归属“全科大网格”管理,逐步建立起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专属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员交叉任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
各住宅小区的监控探头全部接入“雪亮工程”监控系统,网格长、网格员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对群众诉求、问题隐患和矛盾纠纷,网格员及时解决、及时报告,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孙武综治品牌正在打响。“‘全科大网格’解决了治安排查、关爱弱势群体、矛盾调解等问题,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孙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肖军伟说。
打造“智慧城市”,提升保障能力
不仅在疫情防控时期,平时孙武街道也注重城市的“智慧”建设。目前,智慧停车场、智慧快递柜、智能安防、智能门禁等系列设施正在规划建设。
孙武街道投资120万元自主开发的“社区e家·孙武智慧社区”App,实现了数据分析、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等线上服务全覆盖,构建起了“一站式、订单式、网格式”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不断推进“互联网+”向基层延伸,尤其是在居民小区封闭式管理期间,“网上下单、送货到门”成为时尚。
“我家的下水道堵了,找不到维修人员,把问题反映到孙武智慧社区平台上,不到5分钟,维修人员就和我取得了联系,太方便了。”孙武街道中学的苏云辉老师说。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善行义举四德榜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耀着我们,也是一面旗帜,时时刻刻引领着我们。”居住在世纪景园的退休老干部徐兴林说。
近年来,孙武街道强化道德榜样宣传,以小区为单位评选出个人品德、孝德、爱德、敬德方面的优秀典型,激励小区居民崇德向善,从一点一滴做起,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除此之外,孙武街道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孙武街道8个城市社区已组建广场舞队、太极拳队、旗袍表演队、戏曲表演队等专业队伍113支,成立全民阅读读书会、象棋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36个,聘请县文化局、高校老师等部门单位的专业老师开展技能培训78次。
“在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中,住宅小区专属网格党支部组织带领党员通过疫情联控、环境联治、治安联防、矛盾联解、公益联办、文化联欢、弱势联帮等多种形式服务小区居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作用,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打造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孙武街道党工委书记付军说。惠民县人社局家属院专属网格党支部5858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