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0%治愈出院
系全省第三个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城市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葛肇敏报道)3月7日,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场新闻发布举行,副市长潘青出席发布会。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截至3月6日24时,我市第15例新冠肺炎患者,同时也是全市最后一例确诊病例患者治愈出院;滨州在全省有病例的市中发病人数最少,实现了住院患者“全治愈”“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成为继聊城、菏泽之后全省第三个100%治愈的市,标志着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防联控责任体系,主要领导冲锋在前,亲自指挥。指挥部下设15个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各专班高效运转、通力合作,迅速形成了政府领导、社会参与、防治结合、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疫情第一时间研判、指令第一时间下达、责任第一时间落实、工作第一时间开展。
  与此同时,我市将联防关口前移,构筑了战“疫”前沿。交通、公安等部门设立52个防疫检查点,开展道路交通联防联控,夯实“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在全省较早对全部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依托本市医疗资源,深挖检测潜能。截至3月6日24时,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滨医附院实验室共检测样本6860份,做到了应采尽采、应检尽检,为全市抗击疫情赢得了时间。
  此外,我市加强特殊场所管理,严把医疗机构入口关,确定3家先进单位帮扶18家医院,派出6个督查组对68家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加强疫情期间就医规范、陪护管理等7个方面的管理,确保了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零感染”。对全市各级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机构、精神病院、特教学校等重点人群密集场所,严格执行全员封闭管理,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两严禁四强化”。
  为提高战“疫”水平,我市组织专家科学救治。全市统筹调配优质医疗资源,确定10家定点收治医院、18家医院发热门诊,增加医护力量,引导患者规范有序就医。72小时改造完成滨州“小汤山”——滨城区市立医院,拨款500万元采购医疗救治设备,2月11日该院被确定为全省10个区域集中收治医院之一。抽调6个专业31名专家,组成市级医疗救治组,为各定点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对全市200余名专家、10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为科学救治提供了坚强医疗后盾。
  在前期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争取双胜利。当前,我市凝心聚力抓企业复工复产,成立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指挥部,出台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意见、30条工作指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4个公告,发布了服务业相关企业复工通告。对全市1136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调度保障机制,“一企一策”制定复工清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防疫用品不足等突出问题。对市外务工人员较集中的生产企业,由市、县提供点对点定制化客运服务;对不具备隔离条件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统一设置临时安置隔离点。
  同时,举行8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739.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24.8亿元。完善“1+7+7”经济运行调度机制(1个指挥部、7个市级督导组、7个经济运行专班),落实市级领导帮包责任制。制定《滨州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将年度省市重点项目管理推进情况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建立驻企业服务员制度,抽调力量一对一帮扶企业。印发《省市共同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汇编》,细化分工落实方案,主动送政策上门。
  在此基础上,我市统筹抓稳就业。推出稳就业政策61条,筹措设立3000万元疫情专项基金,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8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200万元,免费提供线上职业技能培训9031人。摸底形成《滨州市人才智力需求目录》,针对重点企业和项目设立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用工服务。
  此外,我市召开了全市惠企金融政策落实推进会议,针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金融问题,认真梳理各项金融惠企政策,分门别类予以推送,打通银企信息壁垒,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制定《关于增强资金流动性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公告》,19家银行分别制定助力企业复工的差异化政策,累计为疫情物资生产企业新增贷款13.96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新增贷款36.96亿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