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默李诚通讯员徐滨
这个鼠年,赵某某以一种她绝想不到,也绝不想的方式成了滨州“名人”。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微信群里,频繁在人们口中被提起,伴随着的还有一个标签词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对他人来说,她是“滨州市第二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甚至还谣传她已去世。对她自己而言,则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与疫情面对面”……
胆战心惊的72小时
赵某某是滨城区市西街道办事处人,在武汉工作。1月21日,赵某某从武汉乘火车到济南,再转车回滨州过年,而这时,网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闻早已铺天盖地。“我是从疫区出来的人,有一定概率会携带病毒。”赵某某心里这样想着。因此,为了既不传染给别人,也不被别人传染,赵某某在回家途中,一刻也没有将口罩摘下。
回到了家,她的口罩也不曾离口,同时也提醒家人佩戴口罩,自己也有意识地减少外出,而她惟一的一次外出还是去药店买口罩。她此时想法是,万一自己身上携带了病毒,就不能把病毒带给更多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然而,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月22日,赵某某突然出现了37.3度的低热,起初她以为是普通的病毒感冒,但是体温逐渐升高到了38.3度。考虑到自己从武汉回来,她马上警惕了起来,当天晚上11点30分,她急忙来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
通过胸部CT检查显示并无异常,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的第二版》(以下简称《第二版》),医生建议她居家自我隔离,并给予了治疗方案,嘱咐她遵守注意事项。可是,赵某某的心始终悬着。回到家,她除了隔离自己,还不断地检测自己的体温,上网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并与自己的症状进行比对。
“居家其间,我服用了几次退烧药,但体温始终降不下去。不行!我还要到滨医附院复查!”赵某某心想。于是她再次来到滨医附院,主动申请进行隔离治疗。由于两次检查时间间隔过短,她的CT结果依旧不见异常,滨医附院医生严格按照《第二版》规定,再一次让她回家自我隔离。
1月23日,赵某某出现了新症状,这一次CT结果有了异常——肺部边缘出现了小变化。滨医附院医生刘同刚出于慎重考虑,同时按照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的第三版》规定,安排赵某某隔离观察,并做核酸检测。
看到山东省和滨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给出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赵某某紧张起来,她既害怕,又担心自己的家人被传染,情绪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她对医生喊道:“为什么第一次来不把我隔离?”由于情绪过于激动,赵某某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时,医护人员马上对赵某某进行情绪疏导。刘同刚对她说:“不要害怕,也不用紧张,你的胸部影像学的改变,显示不至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而且你的血氧饱和也在98%—100%,这说明你的肺功能是正常的。”
随着医生心理的疏导,赵某某的情绪逐渐稳定,接下来正式的治疗也随之展开……
科学方法+规范治疗,赵某某病情逐渐稳定
赵某某所在的隔离病房就设在滨医附院住院三部一楼的感染科,同事配备了2名医生、3名护士。自从和赵某某接触的那一刻,他们六个人就一起被隔离在了这里,不能出去。“我们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有着扎实的医学知识,在防护上我们持乐观态度,大家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在很短的时间就全部就位。”刘同刚说。
在目前情况下,滨医附院协调各部门给予感染科5位医护人员全力支持,可以说是“要什么就给什么”。一日三餐全部送到门口,刘同刚调侃说,他们甚至都有点吃胖了。在治疗赵某某方面,刘同刚学习了武汉医院的治疗经验,采用抗HIV病毒的克力支药物,并配合双歧杆菌来缓解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口服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并对其出现的症状对症下药。几天治疗下来,赵某某的病情逐渐稳定。
“现在患者精神状态很好,有点咳嗽,腹部略有不适,1月25日开始体温正常,26日晚上出现37.2度低热,28日早上开始一直是36.5度正常体温,如果72小时不出现发热情况,我们就要做好出院准备了。”刘同刚说。当然,“新冠”患者出院也是有标准的,在72小时内不发热的情况下,需要复查两次核酸检测,每次间隔24小时,如果两次均为阴性就复查胸部CT,没有异常就可以出院。
除去接受治疗和休息,空余的时间,赵某某主要是向父母和好友汇报病情,同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一些调查。对于那些网络上针对她的谣言,赵某某笑了笑说:“大家没必要恐慌,这个病完全可以治愈,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作为这个病毒感染的经历者,我建议大家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即便被感染了也不要怕,相信政府和医护人员,鼓足勇气和信心,我们一定能战胜它!”记者视频连线赵某某赵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