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1月3日
滨州“智慧城市”建设年初制定目标全部完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青博通讯员管林建刘青林
  细心的驾驶员在开车时会发现,2019年,滨州市城区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旁多了一块特殊的电子屏,上面会显示“绿波速度”。那么,这块电子屏有什么作用?上面显示的时速对驾驶员又有什么帮助呢?
  “这种电子屏名叫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目前我市已经安装了21套,主要分布在黄河二路、黄河五路、黄河八路、黄河十二路等绿波带主干线上。只要汽车驾驶员按照电子屏上显示的时速行驶在这些主干线上,就会一路绿灯通行。”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绿波带交通诱导屏上显示的时速是如何得到的呢?为什么会有变化?工作人员解释说,在滨州交警指挥中心有一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平台,会根据视频车辆检测器在早晚高峰和平峰时采集的数据计算出绿波带的建议时速。简单来讲,绿波带交通诱导屏上显示的时速,就是通过后台大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
  工作人员提到的这个系统平台,正是我市建设的“智慧交通”项目。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的安装,正是我市“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代表着我市又向“智慧城市”迈进了一步。
  “智慧城市”建设是市政府确定的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具体目标为:整合共享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完成城市云计算平台一期建设,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率达到80%,全市业务系统上云率达到90%;市主城区完成120个主要路口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记者从市大数据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全部完成上述目标。
  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我市以优化简化办事服务流程为目标,列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责任清单,2019年共完成市直35个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交接迁移,厘清了数据归属。目前,全市所汇集的数据由5亿条增长至7.8亿条,数据资源共享率由50%提升至90%,基本建成全市人口、法人数据库,户籍、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完税信息、社保、婚姻、殡葬、企业注册登记等高频数据均已实现共享。我市已构建起各级互联、协同联动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为下一步开展“数聚赋能”行动和实现政务服务的流程再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政务系统上云方面,我市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大力推进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目前,我市已完成145个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系统上云率达到90%。同时,我市政务云服务体系得到优化,云服务支撑保障和安全防护能力也明显提升。
  在“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方面,我市搭建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平台,配套建设安装信号平台服务器3套、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120套、视频车辆检测器396套、绿波带交通诱导屏21套等设备,完成了对市城区120个主要路口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改造。通过系统平台功能演示、查验,我市城区多条道路主干线已根据最新的配时方案,实现了绿波带线路优化;视频车辆检测器数据可良好接入新建信号系统平台,并能通过车辆数据的实时检测,实现交通信号自适应调整。这一工程的投入使用,缓解了我市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了城市交通秩序,能使我市城区有效通行率提升10%以上。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