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滨州绿色生态文明实践”系列——保护篇
在全民心中播下“绿色”种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孙文杰 通讯员 牛伟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滨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理念,不断加强全民对森林的敬畏、崇拜和认识,在发展好、维护好林业资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做好“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文章,提升全民爱林造林意识
  近年来,尤其2017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滨州大力传承和弘扬森林文化,做好“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文章,全市逐步树立了热爱森林、崇尚科学、珍惜资源的生态文明观。
  滨州加快森林文化主题公园、森林科普教育基地、湿地公园、湿地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建设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黄河岛、麻大湖、小开河、秦皇河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省级湿地公园13处,植物园1处,全市每年举办生态科普活动5次以上,以学校为主组织的参观学习、旅游活动数量不断增加。
  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期间,滨州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及开展座谈会、展览、摄影绘画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湿地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紧密关系,有效加强了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2019年,由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滨州日报社联合开展的“森林滨州、绿色家园”创森摄影大赛和森林城市记者行活动,收到从不同视角反映滨州国土绿化成效的作品2600余幅,以滨州网、滨州日报为主要媒体刊发记者报道30篇,大大提高了全市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同时,滨州注重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积极挖掘其美学、认知、游憩、文化价值;倡导健康绿色生活,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关心爱护绿色生命,积极争做绿色文明使者。
  滨州积极拓展全民义务植树载体,大力倡导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造福子孙后代。探索村企结合、单位联合、军民共建等模式,建立多样化、多元化义务植树基地,要求每县(区)和乡镇(街道)至少各设立1处义务植树基地,其中县(区)义务植树基地面积不小于200亩,乡镇(街道)不小于80亩。近年来,每年植树节当天,全市有各级领导干部、党政事业机关工作人员近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近10万株,其他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和社会各界也在适时季节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活动。
  加大管绿护绿力度,确保森林资源生态安全
  俗说话,“三分栽植、七分管护”。滨州按照“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有效发挥专业苗木公司的资金、技术优势,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对造林片区进行精细化管理,重点抓好了沾化区、无棣县等盐碱缺水造林地块的保活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造林技术措施和保护制度,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有效保护了来之不易的造林绿化成果。
  滨州强化依法治林,划定了森林、林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红线,严格执行林地湿地征占用、林木采伐等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和用途管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红线和破坏森林湿地资源责任追究制度;围绕治理乱批乱占林地、盗伐滥伐林木和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天网行动”“春风行动”“绿盾三号”“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树立执法权威。目前,滨州已建有林业执法队伍8支168人、专业护林员460余人,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装备比较完善的林业执法队伍网络。
  滨州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确保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强化日常监测和专项调查,建立和完善虫情日报告、周报告和监测奖励制度,全面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严格防控美国白蛾、杨尺蠖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推动防控工作由大规模群众性、应急性防控向常态化、专业化的科学防控转变;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防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原则,科学制订飞防作业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全面启动建设全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平台,提升林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市设立了160个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点,对美国白蛾等16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监测面积965万亩,监测率99.8%,测报准确率98%。
  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方面,滨州着力加强森林防火预测预警、交通通信、扑救指挥等系统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强化护林防火责任,科学制定防火规划,加强日常应急演练,突出邹平市南部山区和万亩生态林场、道路绿色通道、河流灌渠林带等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