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滨州网记者 田中岳 通讯员 王海波 刘志
寒冬却道春意暖,创业激情干云天。2019年,滨城区北镇街道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六个滨城”建设,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截至目前,北镇街道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区外资金5.9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1.1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超收1300万元。街道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奖励24项。
坚持“三个理念”,“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
坚持“集约发展”理念,加快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坚持整治淘汰和提升培育双管齐下,统筹推进占地148亩、投资11亿元的小微产业园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通过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形成产业链相关联、服务链相支撑的产业园有机体。项目建成后可接纳新型家纺服装、高端设备制造等150余家企业入驻。目前,九栋厂房桩基工程已完成,其余两栋桩基工程紧张施工中,已完成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2020年12月底可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达到入驻条件。
坚持“资源盘活”理念,对接优化土地高效利用。提升城市发展的“亩产效益”,做优做活楼宇经济。推进投资8亿元的丰泽嘉苑项目建设,盘活华天商城200亩低效利用土地;对接盘活闲置楼宇,引进鑫玮财富中心、希岸酒店入驻。在全区率先完成19宗536亩土地的收储任务,为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已与中梁置业、浙江义乌商会、新城控股、融创置业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崔傅刘、五四二、郝家等棚改地块已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
坚持“信息引领”理念,全力推进城市“退二进三”进程。结合“节地控税”专项工作,对辖区苏家、崔傅刘、郭家三处工业园内140余家小微企业;华纺、愉悦、瑞恒等大型工业企业进行信息核实,建立信息台账。完成测量评估43万平方米,为制定辖区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信息。目前,总投资8.1亿元的华纺股份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协调、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把握“两个导向”,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棚改进入深水区的实际,街道完善统一规范、制约有力的监管机制,降低风险,保障安置补偿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郝家居委会棚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5亩,涉及人口522人,户数129户,院落130处,拆迁面积约25406平方米,截至目前,协议签订工作已全面完成,为贯通渤海四路打好前站,夯实基础。五四商城棚改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现64户居民和黄河医院全部签订模拟协议,以此项目建设为契机,提升滨州南大门整体形象。义和居委会80户棚改安置户全部入住,成为滨城区棚改工作以来第一个实现自主安置的小区,从旧村拆迁,到施工建设,再到最后分房,北镇街道用宗旨初心和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以“融合发展”为导向,探索商业资本介入开发新模式。崔傅刘、刘承业居委会测算工作已经完成,与金科集团、浙江义乌商会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对口服务绿洲商城、阳光东城、石榴集团、毛纺厂安置区等项目,实现工业、地产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聚焦“三个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全面加强
创新智慧网格化治理。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机制优化等提档升级网格服务,创新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联网联动联心、共建共治共享”的“12465”智慧网格建设,实现了信息全掌握、管理无缝隙、服务无遗漏、问题早解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构筑社会治理工作新体系。
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北镇街道玉龙湖社区结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探索“一核五融”工作品牌,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收集居民诉求,通过畅通入户访、网上晒、线下说、用心察、当面辩、众人集六条渠道,推进融合法治、融合自治、融合德治、融合智治、融合共治建设,探索新兴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为居民提供了精细化服务,居民满意度达到98%以上,打造棚改区社区治理“滨城样板”。
创新农村社区运行模式。北镇街道突破传统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融合式党建管理模式,推进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居民就业、传统文化等方面融合,打造雷孟贾农村社区。搭建起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推行“组织联盟、阵地联动、发展联谋、民生联解、党群联建”“1+4”工作机制,设置“5+X”考核评定标准,全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现代农村居民生活共同体。
实施“四项工程”,基层组织力全面提升
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滨城区委组织部“五个基本”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化开展基层组织力提升工程;出台《村居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结合“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进一步公开透明。
实施村级人才培养工程。开展“青苗选培计划”,推出“青苗”31人;攻坚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居),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9人;建立25人的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破解村级党组织后继无人难题;开展“淬火工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实施“两新”覆盖工程。在“两新”领域,着力推进“两个覆盖”,84家非公企业全部配备党建指导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棚改等中心工作,丰富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汇聚“红色力量”。
实施社区提升工程。街道9个城市社区体制理顺工作全面完成;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在摸清自身区位优势、辖区资源、党员情况、群众需求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确定社区品牌建设方向和思路;开展“双报到”活动,投入资金13.4万元,开展志愿服务83次,推动了社区党建和服务治理“双促进、双提升”。
经略既张,宏图既展。沐浴着新时代的曙光,北镇街道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奋力谱写幸福北镇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