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管林忠通讯员周立强
“我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感到非常焦虑,我该怎么办?”
“我们公司有一个困难职工,是单亲家庭,孩子考上大学了,请问怎样申请助学帮扶?”
“我今年47岁了,听说这里有中式面点师、烹调师免费培训,还安排工作,你看我行不行啊?”
“工会社团法人资格证书能一次办好,真是太感谢了!”
……
在这里,职工的倾诉有人听,职工的疑惑有人解,职工的难事有人帮,这里就是滨州职工的温馨家园——滨州市职工服务中心。
近年来,滨州市职工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平台。职工服务中心大厅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新建了市职工心理健康检测中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会派出庭和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努力为职工提供普惠制、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使之成为面向全体职工、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深受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提升整改,推进转型升级。市职工服务中心坚持将工会各种维权机制统筹运作,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实现了由帮扶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职工转变,由困难救助、生活服务向精神需求、深度关爱转变,由服务职工的“中转站”向服务职工的“终点站”转变,不断向着社会化、开放型、高效能方向发展。
健全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市职工服务中心努力构建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科学设置窗口,总面积310平方米的市职工服务中心大厅,建有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帮扶救助、心理健康、互助保障和综合服务8个服务窗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明显的位置予以公示。配齐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首问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次办好”事项要求,推行“窗口受理、后台办理、平台办结”模式,做到政策一门解答、业务一窗受理、服务一站办结;为职工提供精细、个性和互动的生活保障服务。
打造平台,提升服务实力。市职工服务中心深度关爱职工,高标准打造市职工心理健康检测中心,组建了一支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队伍,建有心理测评及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团体心理活动室等功能室。中心由中国EAP学院提供软、硬件支持,由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提供专业规划及心理服务支持,设置24小时心理关爱热线(0543-2220107),聘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进行经常性值班,可为职工提供心理测评、心理关爱、心理调适、心理减压及放松、危机干预、心理状况调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等服务。市直各基层工会可与市职工服务中心预约体验。新建滨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会派出庭,主要负责受理并初审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报送法律援助机构核准,解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者法律咨询,开展工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法律援助宣传等工作。新建5家“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市职工服务中心与山东三利餐饮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三利餐饮加盟连锁店新建5家“滨州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配备了应急药箱、打气筒、雨具等物品,有效解决了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交警等特殊群体的户外劳动者入厕难、饮水难、休息难等问题。市总工会与山东三利餐饮有限公司签订职工就业再就业协议,市总工会免费提供培训场所,依托三利餐饮培训学校这一平台免费为符合条件的市直单位职工提供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餐饮培训,并根据职工意愿安置到三利餐饮就业,签订劳动合同,解除了下岗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
深化品牌,真情服务职工。市职工服务中心及时加强与市扶贫办、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的联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发挥齐鲁工惠APP作用,实行全总精准帮扶系统困难职工救助动态管理,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打造滨州工会“四季服务”品牌;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精准帮扶“三个精准”要求,扎实组织开展困难帮扶救助及送温暖活动,推进困难帮扶和送温暖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让职工享受普惠,自2015年以来,全市入会单位共计1738个,入会职工16万人,互助金申领职工45387人次,累计发放互助金6400万元。及时转办山东工会12351职工热线平台工单,平台回访职工满意率100%。
心灵驿站。
市职工心理健康检测中心。
职工服务中心大厅。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会派出庭。
宣泄室。
户外劳动者驿站。
职工培训。
心理健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