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电视直播中,天安门城楼上中央老领导的身影里,又看到了吴官正同志那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容。
国庆假期里,我又找出吴官正同志2013年出版的《闲来笔潭》一书通读了一遍。书中提到2000年3月,他对滨州城区个别市场贩卖假酒现象的关注。这让我回忆起他在山东工作期间,我作为一名党报普通记者记录下的有关他的几个片段:
一次是1998年1月,吴官正同志来山东工作不久,担任滨州代表团随团记者的我,在济南珍珠泉宾馆当面采访他。当时的背景是,党的十五大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作为滨州地区惠民县补选出的省人大代表,以滨州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来参加分组讨论后,与大家合影留念。
这时,我抓住机会,快步走到他身边,先是介绍自己是滨州日报的记者,然后请他对他的选民、350万滨州老区人民讲几句话。
因为事先并没有跟他或是他的秘书说要以这种方式采访他,所以我的这个做法是有些冒失的。但吴官正同志没有拒绝我的“突然袭击”,和蔼地看着我,认真地回答:“我希望滨州地区经济发展得更快,社会进步得更快,老百姓富裕得更快,生活得更幸福!”周围的同志们一齐热烈鼓掌。
我采写的新闻特写《吴官正同志的希望》第二天在本报发表。地委、行署领导和报社领导都非常满意。几天后,本报还以此次采访为由,发表了《不负重托开拓奋进》的评论员文章。一些县市和单位也将吴官正同志的希望写进年度工作报告。
第二年,我又随团到济南参加省
“两会”报道,吴官正
同志来看望滨州代
表和我们工作人员
时,团里一位领导特
意介绍说:“这是滨
州日报的随团记者,
他去年在珍珠泉宾
馆采访过你。”吴官
正同志笑了,把手伸
向站在人大代表后
面的我。显然,他也
没有忘记那一幕。
此后,一直到
2002年3月山东省九
届人大五次会议,连
续6次省人代会,吴
官正同志都到滨州
代表团参加讨论。
我也荣幸地成为滨
州团的“保留”随团
记者,所以有机会多
次当面聆听他的发
言。
我还记得2001
年省“两会”期间,在
新落成的山东大厦
滨州厅,吴官正同志与代表们谈起反腐倡廉时,趣解“权”“钱”“色”三个汉字的构造。他说:“你们看这个繁体的‘权’字,左边是个木棍;右边上面是个草头,像把雨伞;中间是两个口,是老百姓的嘴巴;下面是个‘佳”字。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要是能为老百姓遮风挡雨,老百姓就会真心夸我们好;反过来,要是我们不为老百姓办好事,老百姓就要拿那个拐棍‘梆’我们了;这个‘钱’字,一边是金银宝贝,另一边就是两把利刃,还是手莫伸哟;‘色’字头上也是一把刀……”
除了开会,吴官正同志还多次到滨州的县区、乡村和企业调查研究。1998年11月下旬,天气已经很冷了,他在滨州住了整整一个星期,在黄河以北的贫困县乡,与老百姓促膝交谈,了解情况。以吴官正同志这次调研为核心,时任地委副秘书长马明德带领我和报社另一名年轻记者李志武撰写了社论《厚望激斗志,开创新局面》,社会反响良好。
2000年夏天,他在博兴一个农业机械厂调研时,对厂长说:“老百姓攒钱买台机器并不容易,质量千万不能有问题。”在邹平一家棉纺企业,他认真地嘱咐企业所在乡镇的负责人:“棉纺厂里年轻的女孩子多,又要上夜班,社会治安一定要抓好。”
2002年国庆节期间,他携夫人到邹平县的企业和农村调研。在养鸡专业乡镇焦桥镇,他和夫人来到田间地头,详细询问禽蛋的市场行情和老百姓的收入……这是他在山东省委书记任上最后一次来滨州。在一个多月后的党的十六大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离开山东,到中央纪委工作。他那浓重的江西口音、民主务实的作风、朴实幽默的谈吐,让我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