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任斐通讯员李荣新张扬张燕
自今年创城工作启动以来,滨城区市场监管局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研究食品安全监管行业整治标准,针对“八小”行业特点制订了操作性强、责任明确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责任分解落实方案,一方面做好常规性工作,将创城任务落实到日常“网格化”管理中,确保长效开展;一方面创新思路方法,积极探索分类整治、“明厨亮灶”等创城亮点品牌,典型引领示范。
截至目前,该局牵头实施的“八小”行业整治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已张贴发放“致八小行业经营业户一封信”、公益广告、禁烟标识、文明就餐提示桌签等25万份,针对经营业户的日常网格化检查督导及分类整治工作有序实施;“八小”行业专项整治组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监督其整改落实。
检查督导包街包户落实到人,网格化管理形成创城工作长效机制
“我们把创城任务落实到日常‘网格化’管理中,针对学校、医院、市场周边‘八小’行业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的区域,实行基层监管所执法人员到社区指导、社区协管员包路段、每个路段店铺分配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每天进行检查督导。”滨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建介绍,每天,执法人员都和社区协管员一起,对各自分片包干的店铺进行检查督导,紧盯小摊点规范经营、小餐饮店卫生、小食品作坊规范经营、场所环境卫生等重点难点,重点查看业户证件持有情况、室内卫生保洁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等,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业户迅速整改,提升“八小”行业规范经营水平。
同时,该局还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向经营业户发放《申请食品经营许可一次性告知书》,简化办事流程、缩短服务周期,不让新开业户跑冤枉路。
对“八小”经营业户登记建档分类整治,“对症下药”确保精准整改取得实效
“滨城区的‘八小’经营业户量大、面广、特点不一,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登记建档,实施分类整治。”高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局已经完成对全区8827家“八小”经营业户的摸底排查、登记建档,并按检查情况将经营业户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整治。
其中,A类为长期守法经营,管理规范,工作到位或虽有微小问题能立即配合整改的;B类为存在一定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离标准有一定差距,有等、靠、侥幸心理,但通过宣传教育能达到要求的;C类为问题多拒不配合,多次做宣传教育仍无动于衷的。在具体的整改工作中,该局对A类经营业户及重点区域,按照创城实地测评标准督促整改,完善各项管理要求;对B类经营业户加强监管,对照创城实地测评标准监督其逐一整改,落实到位;对C类经营业户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大督导频次、力度,依照行业管理规范和创城实地测评标准责令限期整改。
将“八小”经营业户分类后,每一类业户现存的短板、弊端一目了然,使工作人员能够“对症下药”,把创城措施进一步精细化、精准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创城亮点品牌,“明厨亮灶”推动餐饮服务业全面升级
创城工作中,滨城区市场监管局在坚持做好“八小”行业整治常规性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有重点、有目标地打造了一批创城亮点品牌,推动创城工作水平和档次再提升。
“以餐饮行业为例,我们结合‘八小’行业整治开展了‘明厨亮灶’工作,通过印发实施方案、设计并印制‘明厨亮灶’标识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优秀餐饮服务单位争创‘明厨亮灶’示范单位。”高建说,实行“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不再将厨房列为重地、拒绝外人进入,而是采用透明玻璃窗、视频显示、开放式厨房等多种形式,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公开公示。如此一来,餐饮单位将餐饮服务关键环节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加强了经营者的自我约束提升,不仅使后厨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更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舒心,促使全区餐饮服务行业全面升级。截至目前,滨城区明厨亮灶餐饮单位已达到1200家。
在此基础上,各基层监管所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亮点工作。其中,梁才市场监管所给辖区所有餐饮单位统一配发“洗菜池”“洗肉池”“消毒池”以及“生”“熟”砧板等标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