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砥砺奋进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惠民扬帆正当时惠民扬帆正当时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 王军 吕明芳
  城市名片
  ◆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塑料绳网之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省级旅游强县
  惠民县辖12个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9个社区、人口65万。2条国道、5条省道,德大铁路、济滨东高速等穿境而过,半小时可到滨州市区、济南国际机场。境内拥有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7处,省级旅游强镇6个,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林木覆盖率达45.6%,被誉为平原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兵圣孙武、智圣东方朔等名人先贤,灿若星辰。800年胡集书会、400年武定府酱菜、200年武定府酒窖、中国最大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见证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韵新风。
  新中国成立后,惠民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这块贫穷落后、百业凋零的土地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全县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惠民县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进入新世纪以后惠民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经济发展阔步倍增、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谱写了惠民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1978年,惠民县地方财政收入0.09亿元,生产总值0.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元,进出口总额为零。
  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03亿元,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0.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21880元和9147元。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661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891万美元。
  2018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实现生产总值213.92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81元和15340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48亿元,其中,出口额12.66亿元。
  今日的惠民,人居环境优美亮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孕育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勇往直前的责任担当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三四一五”工作体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打出了高质量发展和“双招双引”系列组合拳,坚决答好“滨州六问”,认真践行“务实八策”,着力打造“惠民原耕”“古韵慢城”“健康惠民”三张金名片,开启了具有惠民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挺起发展脊梁
  7月3日,惠民县辛店镇建邦化纤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景象,工人正在紧张加工各种工程纤维。公司负责人收购原来企业的生产场地,新投资4100万元,建设了8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年生产600吨化纤绳网和1000吨短切纤维。该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目前2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经建成,一个已经开始生产,订单排到了今年底。
  惠民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主动担当,在工作落实、担当作为等6个方面深入查摆,查不足,补短板,促发展,带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想招引、处处议招引、事事为项目”的浓厚氛围和“千军万马跑项目、千方百计抓招引”的生动局面。
  该县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建立了“6+4+6”招商模式,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绳网纺织、文化教育旅游、健康产业“六大产业”,全生命周期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要发展,环境是关键。该县积极打造清朗法治的营商环境。锚定国际一流,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扎实做好“一网通办”,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7%。建立重大项目“一窗服务”机制,成立政府代办员队伍,以最大的诚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个性化服务。推行“拿地就开工”,双休日开门办业务,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发展内生力
  “我们和东华大学等学校以及日本的农业专家合作研发新产品,目前,研发成功的有海上养殖网和农业用网。”李庄镇金冠网具公司负责人任文凯对笔者说。
  惠民县坚持用质量标准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加速整个绳网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4月3日,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惠民县成立,同时这也是全国首个绳网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年上半年,惠民绳网产业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平均上浮14.6%,企业资金回笼周期平均缩短3.6个月,部分企业订单已预订至11月份。
  惠民县推动工业向集群化发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立“一区三园”运行机制,打造山东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纳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着眼于做好“强链、延链、补链”三篇文章,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绳网纺织、农副产品及深加工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铝精深加工产业向建筑型材、汽车部件轻量化、电工方向发展,201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绳网纺织产业向标准化升级,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该县大力实施“兵圣英才·智汇惠民”战略,以人才为支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5.49%,院士工作站达到5家。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活力强
  漫野生绿,绿野藏金。驱车驶入滨惠大道惠民段,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划一,一片片经济林作物绿波荡漾……这是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真实写照。
  惠民县高度重视发展品牌农业,将其作为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全省首家县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惠民原耕”,推动全县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该县以打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集中向中高端市场、大中型城市,推出一批质量高、品牌强、效益好、极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已达119个。
  同时,培育壮大了鑫诚农业、春生食用菌、茹园苗木、顺风牛肉、金惠种业、和美集团、菊润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700余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2家,省级合作社19家,市级合作社20家。惠民香菇入选“中国好香菇”,“惠人牌”面粉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蛙声小镇·有机石磨五谷粉”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民生优先绘就幸福新生活
  “学校变得这么漂亮了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下了雪就不能上体育课了。”魏集镇第二小学11岁的小朋友王潇琳站在学校新铺设的塑胶跑道上高兴地说。
  民生连着民心。惠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班额”“全面改薄”“足球进校园”等重大工程完成投资3.34亿元,县第三中学投入使用,县实验中学、职业中专加快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投资1.47亿元启动新热源工程建设,同步推进老化管网改造和新接入小区管网建设,彻底解决城区供热能力不足问题,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老城区围绕打造“古韵慢城”品牌,实施生态修补、城市修复“城市双修”,雨污分流、北城门建设、沿街立面仿古改造等重点工程,促进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新城区围绕打造“宜居新城”名片,正在规划建设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重点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启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计划三年内完成改造14782套,目前已签订协议9558套,城乡发展空间不断优化。
  同时,高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89个、示范片区48处,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5%以上。惠民的百姓直接享用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另外,该县还开通了城际公交专线8条、县内公交16条,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产业扶贫增强百姓获得感
  滨惠大道(惠民段)附近,“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食用菌扶贫示范园”的绿色牌子在阳光照射下分外显眼。几十排高标准温室大棚排列整齐,像工厂的标准厂房一样,车辆进进出出,工人们正在收获着各种蘑菇。
  68岁的闫常花是温家村的贫困户,笔者在香菇加工车间见到她时,她正在按大小给香菇分类。“这个活很轻松,累不着,按斤给钱。家里地也流转出去了。”她家现在有三份收入,包括她在这里的工钱、产业园收益金分红和土地流转金。
  经多方考察,惠民县摸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子——把全县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统筹起来,依据惠民农业大县的优势产业布局,组建国有的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方,创办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食用菌扶贫示范园,探索实施“5333”精准扶贫模式。
  目前,产业园项目整合扶贫资金4384万元,覆盖全县10951户,共计22489人。整个园区建成后,可带动周边1500户农民增收,每户增收20000元以上。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