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关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战役意图
——张爱萍将军谈三军攻占一江山岛


  攻占一江山岛,是解放大陈列岛及渔山列岛、南北麂岛战役的第一仗。一江山岛是大陈本岛的门户,首先攻占这一小岛,既能为解放大陈本岛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取得实战经验,同时,又有可能达成不战而夺取大陈本岛及渔山等沿海岛屿的目的。
  分析当时整个华东沿海的国民党军情,即可了解解放大陈列岛的战略意义。国民党军队从舟山群岛撤退之后,还占据着金门、马祖和上下大陈等一系列浙、闽沿海岛屿,并将其作为拱卫台湾的防卫区和“反攻大陆”的滩头阵地。1950年10月,我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一部收复了鸥江洞头岛,国民党军大陈列岛防卫区总指挥胡宗南被撤职。但国民党还占据着大陈、南麂、渔山等岛,经常袭扰我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特别是我们的船只不能进出椒江、鸥江等浙东沿海港湾,造成了许多困难。当时,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军未能全面展开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作战。1952年,经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同志批准,我军准备利用朝鲜战争胜利的形势,解放闽、浙沿海岛屿。讨论中,产生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是首先解放大陈,然后解放马祖、金门,即由北向南打,作战规模由小到大:另一种意见是先解放金门,认为打下金门,可以收小打或不打即解放其他岛屿之效。最后确定先解放金门。于是,我们就到福建看地形、研究作战计划并决定突击完成战役准备,如修建鹰厦、福州铁路和厦门海堤等。计划准备用5个军加上海、空军共计50多万兵力参战。我和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研究后,同陈毅一起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同意了,就要我组织前进总指挥部,同时,指示我们在做战役准备的同时,到朝鲜战场实习一个月。我们到朝鲜时,正赶上金城战役。回国后,毛主席告诉我们:美国可能最近要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解放金门战役暂时停止。果然不久,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这时的政治气氛就不适宜发动解放金门的大规模登陆战役,解放金门的计划就暂时停止了。于是就转而考虑解放大陈列岛的问题。
  解放大陈列岛之前,部队先搞了点实战经验,即动用部分空军歼击机、海军护卫舰,配合陆军分队攻占头门山、田岙和蒋儿岙三岛(岛上仅有少数匪特),试了试陆军登陆作战的战斗力。这是一次三军联合作战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我军控制了这三个小岛,拔除了国民党军的前哨耳目,我海门港就活了。但国民党军并未就此甘休,接连4天连续实施海、空联合反击,谋图报复。我海、空军奋起迎战,先后击落国民党空军飞机6架,击伤3架,击伤国民党海军太字号护卫驱逐舰1艘、炮舰1艘,粉碎了国民党军反扑的企图。
  其间,国民党空军飞机曾利用拂晓复杂气象和我宁波航空兵不能起飞的时机,对我在三门湾海面活动的“兴国”、“瑞金”两舰进行低空偷袭。由于我方通讯联络不畅,两舰未收到停航的指令,结果“瑞金”舰在国民党军偷袭时中弹沉没。这说明海军舰艇的活动,必须要有航空兵的掩护和顺畅可靠的通讯联络。
  要解放大陈列岛,首先须确定从哪里开刀,即战役的突破口选在哪里?当时在华东军区作战会议上,多数人主张选在大陈本岛,认为只要打掉这个“防卫区”的防御核心和中心(又是国民党海军的前进基地),其他岛便可唾手可得;一部分人则建议先打防御较弱的披山岛,理由是容易取得首战的成功;只有少数人提出应首先夺取一江山岛。经过全面分析,最后决定把战役的突破口选在一江山岛。因为,要解放浙东沿海岛屿,关键是要解决大陈列岛国民党军(兵力1万余人),而要解放大陈列岛,必先攻取一江山岛。一江山岛是大陈本岛的门户,同时位于大陈岛与我方前进基地之间,距我方仅5海里,完全在我方火力控制之下,组织航渡、各种作战保障及三军协同都比较容易,而取得三军协同作战经验,又是这次作战的重要目的。还有,夺取一江山岛后,不仅清除了大陈岛的外围,还可把海岸炮拉上去,令其发挥要塞作用,使大陈岛直接暴露在我方炮火威胁之下。蒋介石视一江山岛为大陈岛的“门户”和“反攻大陆”的跳板,由美军顾问直接参加设防,苦心经营。美军顾问扬言,一江山岛是“攻不破的堡垒”。如果我们选择这个“大门”打进去,必然收到打击国民党军要害、撼国民党军全局之效,造成国民党军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巨大震动,同时大陈列岛国民党守军可能慑于我军威势,不战自弃,向台湾龟缩,从而一举解决浙江沿海国民党军占岛屿的问题。可以说,选择一江山岛为战役突破口是个最佳方案。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批准。战役进程也证明这一战役突破口的选择是正确的。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