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4月11日
与名企名医“攀亲”对人才“投其所好”
——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綦跃勤谈“双招双引”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刘青博通讯员李梁
  “双招双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最重要的支撑。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
  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作为滨州最大的民营医院、鲁北地区最大的眼科医院,“双招双引”已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成功引进爱尔眼科集团,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专家王洪田共建滨州京滨耳鼻喉医院,对人才既打“感情牌”又“投其所好”,新建发展空间和晋升平台。近日,记者就“双招双引”话题采访了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綦跃勤。
  沪滨眼科医院是滨州的招商引资项目,又引进了爱尔眼科集团、京滨耳鼻喉医院
  “沪滨眼科医院是滨州的招商引资项目。”曾就职于东营市利津县一家公立医院的綦跃勤说:“2000年时,我怀着‘让所有眼疾患者都能重新拥有光明’的梦想来到滨州,与胜利油田油建二部建翔医院合作,成立了眼科中心。”
  之后,在国内知名眼科专家赵培泉的支持下,綦跃勤于2002年10月创建了沪滨眼科医院。医院创建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职工从建院初期的几人发展到几十人,引进了国内、国际上的先进医疗技术,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有了质的飞跃,带动了整个滨州眼科医疗技术的提升,使滨州本地百姓享受到省内、国内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在2015年,沪滨眼科医院通过招商引资,与全国知名的眼科医疗集团、上市公司爱尔眼科集团“攀亲”,组合建立了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为医院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壮大,该院已成为鲁北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眼科医院,成为滨州最大的民营医院、爱尔眼科山东区的旗舰医院、山东省单体最大的眼科医院。
  术业专攻,精益求精。医院设置了白内障、眼底病、近视治疗、医学视光与小儿眼科中心及眼表疾病与青光眼、斜视弱视、眼整形等9个临床科室以及特检、化验、药剂、影像等4个医技科室,为每一个渴望光明的患者保驾护航。
  今年1月,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暨“健康滨州”高峰论坛活动中,滨州京滨耳鼻喉医院正式签约成立。而这一招商项目的成功,可使滨州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国家最高水平、最优质的耳鼻喉医疗服务。
  “滨州为沪滨眼科提供了好的营商环境,医院发展起来自然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綦跃勤说。
  人才“为我所用”比“为我所有”更重要
  人才从哪里来?人才政策是关键。“现在很多地方出台了多种多样的人才政策,要引才、聚才、留才,实际上,‘人才为我所有’不是最重要的,但重要的是让‘人才为我所用’。”綦跃勤告诉记者。
  “沪滨眼科医院就是靠招才引智发展起来的。”綦跃勤说,专家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借助优质专家资源,建立专家团队,提升医疗服务,是紧跟行业发展,掌握行业动向的关键。自建院以来,医院首先建立起自己的眼科专家团队,按照“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思路,聘请了上海、天津等地的9名眼科权威专家为客座专家或技术顾问,定期来院会诊和手术,带动医院医疗技术提高的同时,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对于人才的引进和作用发挥,綦跃勤还打出“感情牌”,并按照人才的需求“投其所好”。
  对于从滨州考出去的眼科医学研究生,綦跃勤与他们建立联系,并在寒暑假时邀请他们来医院参观、座谈,向他们介绍医院发展历史,提供实习机会。
  对于本医院的专家,医院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的待遇政策,千方百计满足专家们的需求。通过多方面努力,使民营医院医生职称晋升也和公立医院一样评比。在沪滨眼科医院,医生享有与公立医院平等的职称晋升机会。
  为了给招聘来的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医院对接爱尔眼科“千人计划”,通过手术能力培养、管理能力提升、出国进修访学等多种手段,专门培养专业技能突出、管理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医疗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为给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医疗资源配置、安家置业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名医荟萃的沪滨爱尔眼科医院既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享誉省内外的老专家,又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业务专长突出的中年骨干,更有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青年人才。
  “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要有制度、技术创新,并发挥好专科医院的特色优势”
  作为市人大代表,綦跃勤一直十分关注民营医院和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关心如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服务。对于记者采访,綦跃勤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綦跃勤说,作为滨州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之一,医养健康产业目前总量小,但是发展势头强劲。医养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口红利更多转向健康红利的必然途径。而民营医院的发展又是有效促进滨州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现在成都、上海等大城市都在建设‘医疗超市’。由房地产商建设医疗广场,然后引进和入驻民营医院、诊所等,开展多方面的配合合作,设有名医馆、查体中心,还有大型商场、酒店。这种医疗超市模式非常好,可以有效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綦跃勤希望和建议我市也可以建设这种“医疗超市”,为民营医院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綦跃勤说,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应当突出事业、产业双轮驱动。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一是要有制度创新,主要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涉及健康产业的行政许可事项,放宽市场准入;二是用技术创新引领健康产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会为发展带来不竭动力;三是发挥专科医院特色优势,如果滨州多几家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将会更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滨州医养健康产业发展。
  綦跃勤告诉记者,下一步,医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双招双引”部署要求,把医院未来的发展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充分利用滨州的优势资源,为全市医改工作助力,为“健康滨州”“富强滨州”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