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共同体验街头劝导工作社会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共同体验街头劝导工作。。 近年来,滨州市救助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服务管理机制为重点,紧扣源头防控、精准寻亲、规范托养、宣传引导四个环节,将“家”的理念贯穿到救助服务工作全过程,提高救助温度,换挡救助速度,拓宽救助广度,打造了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社会化“四化”同步的滨州救助管理新模式。
完善四级救助管理网络体系,抓好源头控制和延伸救助
织牢四级救助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救助网络体系和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市、县区有救助管理站、乡镇(街道)有救助点、村(社区)有信息联络员,明确各级网络职责分工,保证流浪乞讨人员在城乡任何地段都能及时得到救助,实现城乡无缝隙覆盖。在体系覆盖下,基层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后,会立即报送县救助站、派出所、各村支书,抓住寻亲最佳时间段,尽快为附近走失人员寻亲返家,大大提高了寻亲效率。
严格按照落户安置相关规定,向同级政府递交安置方案,确保滞留三个月以上人员妥善安置。我市已先后为23名滞留人员办理了落户手续,并按照规定为其办理新农合、残疾证,相关待遇已经得到落实。为防止流浪人员再次外出流浪乞讨,市救助管理站还成立督导组,汇总全市返乡救助人员信息明细表,对各县区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后的安置和生活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督促、指导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经常性看望,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讨,切实落实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救助管理责任,保障受助人员权益。
同时,市救助管理站对长期滞留市区街面且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延伸救助,深入社区、家庭了解其实际困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受助人员应当享受的救助政策并对其本人和家庭重点关注,予以帮扶、指导、干预、监督。此外,还积极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医疗机构落实相关政策,将其妥善安置到精神病院治疗。截至目前,已对16名长期滞留街面的滨州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
抓好滞留人员信息查询工作,“互联网+寻亲”取得实效
为帮助滞站人员尽快回家,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送流浪乞讨人员回家”活动,每周定期回访,积极探索多元化特色寻亲新模式。
市救助管理站成立由专业社工组成的寻亲回访小组,开展“一对一”服务,定期回访,同时收集梳理滞留人员的有效信息,建立专门回访档案。根据滞留人员不同情况,将他们分为因贫困、疾病、家庭不和等原因故意隐瞒家庭信息人员,以及智力、精神疾病障碍人员两类。之后,根据情况分类施策,并总结出“一看、二听、三问、四查”四步工作法,成功运用到寻亲工作中,效果显著。
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完成滞留人员的DNA采集和比对工作,并建立起受助人员交接、户籍信息查询等长效工作机制。2016年至今,仅市救助管理站就有65名长期滞留人员通过公安机关的户籍信息查询系统确认了身份信息。同时,加强站校合作,滨州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落户市救助管理站,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共联合滨州学院大学生开展寻亲活动17次,成功帮助3名长期滞留人员确认了身份信息。
积极响应民政部“在站寻家、让爱回家”活动号召,成立寻亲安置小组,对全市滞留人员集中开展寻亲工作。结合规范站外托养专项行动,在将滞站人员信息全部推送到全国寻亲网的同时,积极与“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媒体合作发布寻亲公告。此举通过“互联网+寻亲”打通了寻亲人和受助人双向沟通渠道,日网络浏览量高达150万人次,网友留言近2000条,接到全国范围热线来电100余通。目前,仅通过腾讯新闻推送的这一条寻亲公告,就为8名滞留人员成功寻亲。
规范长期滞留人员站外托养工作,共排查全市滞留站外托养人员61人
今年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全面规范长期滞留人员站外托养工作,成立督查组对全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对所有滞留人员的信息资料和照片进行逐一比对,并对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摸底人数进行逐一核实,共排查全市滞留站外托养人员61人。
同时,按照《流浪乞讨人员机构托养工作指南》,制定《流浪乞讨人员机构托养情况督查表》,深入到9家托养机构和1家治疗机构,与每一名滞留人员见面,对每一处托养机构的相关资质、托养手续等进行全面检查,提出整改建议。针对托养人员精神疾病患者多的现实,与市优抚医院协调托养人员的移交、建档等工作,增设床位及医护人员,全面接收全市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
当前,所有滞站人员全部移交安置到市优抚医院和市社会福利院两家公办机构。
做好宣传引导,带动更多市民参与救助,实现救助管理社会化
启动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宣传周活动。市政府领导,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民政局社会监督员、义工志愿者和热心市民共计60余人,以及19个单位参加了活动。同时,采取设立救助管理宣传点,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和摆放展板等形式讲解救助政策,宣传救助工作,提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
与滨州电视台和滨州日报社联合开办《社会暖灯》栏目,每周一期讲述最生动、最感人、最曲折的寻亲故事,对救助管理和寻亲服务进行专题报道,播出“哑巴二叔回家”、“走失四年,孩子回家”等节目达90余期。
开通“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微信公众号,强化微信平台的管理运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同步推送滞留人员信息,及时发布寻亲信息和救助管理政策,与热心群众即时互动,目前关注人群已遍及全国27个省份、86个城市,克服了传统媒体地域限制的难题。
邀请社会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参与“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共同体验街头巡查、劝导等救助工作,通过“滨州网”手机客户端实时直播救助现场,通过社会志愿者的参与实现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赢得了公众对救助管理工作的好评。